學名
Halichoeres prosopeion  
發音 
Halichoeres prosopeion黑額海豬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3) 棲息深度 2 - 40公尺
中文名 黑額海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額海豬魚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黑頭龍、柳冷仔、黑額儒艮鯛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小琉球、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Halichoeres melanochir, Halichoeres prosopein, Halichoeris prosopeion, Julis prosopeion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877 ASIZP0070914 ASIZP0804198 ASIZP0914198 NMMBP08666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Zig-zag wrasse; Two-tone wrasse; Twotone wrass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眼間隔稍突。口端位,稍傾斜;上下頜各具 4與 2犬齒,後犬齒極大。頭部無鱗,鰭無鞘鱗。D. IX, 12;A. III, 12;P. 14;L.l. 27+1;G.R. 17-21;背鰭軟條部稍高於棘部;腹鰭第一棘延長至肛門;尾鰭截形或稍圓。成魚頭與體前半部藍灰色,後部漸呈黃色;鱗片多具有橙黃色垂直紋;背鰭前部褐色,後部淡色具黃灰紋;背鰭第 II-IV棘間具一大黑斑;胸鰭基上緣具一小黑斑;腹鰭灰黑色;尾鰭黃色。幼魚頭與體具四條黑褐色紋;背、臀鰭近基部具縱紋;背鰭前部具一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水域的珊瑚礁區及岩岸,水深2-40公尺。主要以底棲性甲殼類、軟體動物、多毛類、有孔類、小魚及魚卵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尼至薩摩亞及東加,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海域等。臺灣南部、小琉球等岩礁海域有分布。 

漁業利用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但它常會鑽入砂中,不易讓人們看見。可食用,但個體小,較無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