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seudocheilinus evanidus  
發音 
Pseudocheilinus evanidus姬擬唇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Evermann, 1903 棲息深度 6 - 61公尺
中文名 姬擬唇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姬擬唇魚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姬擬鸚鯛、姬龍、汕冷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1999. Revision of the Indo-Pacific labrid fishes of the genus Pseudocheilinus,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Indo-Pacific Fishes (28):34 p  Shepard, J.W. etc. 197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Randall, J. E. 1999 
典藏標本 ASIZP0055878 BPBMI23421 NMMBP03246 NMMBP03325 NMMSTP00179 NTOUP201207-692  
英文俗名 Scarlet wrasse; Striated wrasse; Disappearing wrass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頭尖;吻尖。口小;上頜前方具 3對小犬齒;下頜具一列犬齒。鱗片大形;背鰭與臀鰭具鞘鱗。前鰓蓋膜平滑。D. IX, 11-13;A. III, 9-11;P. 14-15;L.l. 14-16+4-7;G.R. 11-15;臀鰭第II棘長於第III棘。體紅色至橘紅色,體側具約25條的白色細小縱紋;自口角向後方至前鰓蓋上緣有一淡藍至藍白色的縱帶紋;前鰓蓋緣紫色;鰓蓋具一紫色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岩礁海域的珊瑚礁斜坡或是碎岩礁海域中,主要分布水深在6-61公尺,一般以水深20公尺以上較為常見。白天在礁區中活動,到了夜晚則會躲入岩礁的縫隙中休憩,屬於日行性魚類。大多是以礁區底部的底棲性動物為主要食物,屬於肉食性魚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南非到夏威夷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臺灣海域等。臺灣南部有記錄。 

漁業利用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