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
||||||||
命名者 | Cuvier, 1830 | 棲息深度 | 100 - 330公尺 | |||||||
中文名 | 銹色細齒笛鯛 | 有毒魚類 | 是 | |||||||
科中文名 | 笛鯛科 ![]() |
經濟性 | 是 | |||||||
科號科名 | F370 Lutjanidae | 食用魚類 | 是 | 中國大陸名 | 紅叉尾鯛 | |||||
最大體長 | 110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小齒紅鯛、闊嘴郎仔(臺東) | |||||
世界分布 | 全球 | 台灣分布 | 南部、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 ![]() |
|||||||
棲息環境 | 礁區、近海沿岸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Aphareus furcatus, Aphareus rutlans, Aphareus thompsoni ![]() |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 ![]()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 ![]() ![]() |
|||||||||
英文俗名 | Rusty jobfish; Reddish snapper fish; Small tooth jobfish; Red smalltooth job; Small-toothed jobfish; Silvermouth; Lehi; Ironjaw snapper; Jobfish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6-3.8倍。兩眼間隔平扁。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骨無鱗。上下頜骨齒細小,隨著成長而消失,腭骨和鋤骨無齒。鰓耙數46-52。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延長而較前方鰭條長;背鰭硬棘X,軟條11;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深叉。體呈粉紅色至淺紅褐色而帶有黃色光澤,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具黑緣;背鰭、腹鰭與臀鰭淡色至淡黃色;胸鰭淡色至淡紅褐色;尾鰭紅褐色至暗褐色而帶淡色緣。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濱鯛亞科(Etelinae)。 |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區,棲息水深在100-330公尺之間。獨游或聚集成一小群。主要以魚類、烏賊及甲殼類為食。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北自南日本,南迄澳洲,同時也分布在東南大西洋之非洲西南岸。臺灣主要產於南部及東部海域。 |
|||||||||
漁業利用 | 一般以一支釣、延繩釣等漁法捕獲。可煎食或煮味噌湯食之。肉臟可能具有累積之熱帶性海魚毒,應避免食其肉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