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utjanus johnii  
發音 
Lutjanus johnii約氏笛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92) 棲息深度 1 - 80公尺
中文名 約氏笛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笛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0 Lutj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約氏笛鯛 
最大體長 7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赤筆仔、金蘭點誌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阿拉伯 
同種異名 Anthias johnii, Coius catus, Diacope xanthozona, Lutianus johni, Lutjanus johni, Mesoprion yapilli, Serranus pavoninus, Sparus tranquebari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朱元鼎 編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098 ASIZP0070305 ASIZP0070920 ASIZP0079409 ASIZP0804358 ASIZP0914358 NMMBP02035 NMMBP02134 NMMSTP00540 NTMP1124 NTOUP200611-834  
典藏基因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One spot snapper; Spotted-scale sea-perch; Mangrove snapper; Golden snapper; John's snapper; John's seaperch; Moses perc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背緣和腹緣圓鈍,背緣稍呈弧狀彎曲。兩眼間隔平坦。上頜兩側具細尖齒,排列疏鬆,前端具犬齒2顆;下頜為疏鬆尖錐齒,前端無犬齒;鋤骨齒帶三角形,其後方無突出部;腭骨亦具絨毛狀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背鰭、臀鰭和尾鰭基部大部分亦被細鱗;側線完全,側線鱗列數42-43;側線上方的鱗片排列自始至終與側線平行,側線下方亦然。背鰭軟硬鰭條部間無顯著深刻;臀鰭基底短而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背鰭硬棘X,軟條13-14;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而略等於頭長;尾鰭近截形,微凹。體背灰褐色,體側黃色,腹部銀白。體側鱗片中央具一小黑點,各黑點相連成點帶而與側線平行;體側在背鰭軟條部起點的下方具一大黑斑,黑斑2/3為側線上方。各鰭黃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岸礁區,水深1-80公尺處。幼魚有時可發現於紅樹林區、河口。主要攝食蟹類、蝦類及其它底棲甲殼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起,東至斐濟群島,南自澳洲,北迄琉球群島。臺灣南部及西部海域均有產。 

漁業利用

一般以一支釣、流刺網等漁法捕獲。煎食或紅燒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