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utjanus sebae  
發音 
Lutjanus sebae川紋笛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16) 棲息深度 5 - 180公尺
中文名 川紋笛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笛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0 Lutj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千年笛鯛 
最大體長 116 cm TL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嗑頭、白點赤海、厚唇仔、番仔加志、打鐵婆、紅雞仔(臺東)、鐵汕婆(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爪哇 
同種異名 Diacope civis, Diacope sebae, Diacope siamensis, Genyoroge regia, Lutianus seba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Cuvier, G. 1816 朱元鼎 編 1984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629 ASIZP0055617 ASIZP0076153 ASIZP0807070 ASIZP0917070 FRIP20079 FRIP20391 FRIP20502 FRIP21191 FRIP22399 NMMBP01159 NMMBP04216 NMMBP04231 NTMP1359 NTUM00952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Red emperor; Redfish; Red kelp; Seba's snapper; Queenfish; Government bream; Emperor red snapper; Emperor redsnapper; Emperor snapper; Emperor red sanpper; King snap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而高。兩眼間隔平坦。前鰓蓋缺刻及間鰓蓋結顯著。鰓耙數17-18。上下頜具細齒多列,外列齒稍擴大,上頜前端具2-4犬齒,內列齒絨毛狀;下頜具一列稀疏細尖齒,後方者稍擴大;鋤骨齒帶三角形,其後方無突出部;腭骨亦具絨毛狀齒;舌面無齒。體被中大櫛鱗,頰部及鰓蓋具多列鱗;背鰭鰭條部及臀鰭基部具細鱗;側線上方的鱗片斜向後背緣排列,下方的鱗片亦與體軸呈斜角。背鰭軟硬鰭條部間無明顯深刻;臀鰭基底短而與背鰭軟條部相對;背鰭硬棘XI,軟條15-17(16為主);臀鰭硬棘III,軟條10;胸鰭長,末端達臀鰭起點;尾鰭內凹。體粉紅色,體側具三條寬闊而略微傾斜之暗紅褐色橫帶,尤其是幼魚時特別明顯,長成後則較不明顯。本種異於笛鯛屬其它各種,除特異之斜行橫帶外,並具有較多之鰭軟條數 。

棲所生態

棲息於珊瑚礁區,亦常出現於沙泥區,深度可達5-180公尺處。幼魚常常棲息於海膽間旦可發現於紅樹林河口區。主要以魚類、蝦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南自澳洲,北迄南日本。臺灣主要產於南部、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市場常見之食用魚。一般以一支釣、底拖網等魚法捕獲之。煎、煮或紅燒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