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caesio caerulea  
發音 
Paracaesio caerulea藍色擬烏尾鮗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Katayama, 1934) 棲息深度 1 - 100公尺
中文名 藍色擬烏尾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笛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0 Lutj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青若梅鯛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青雞仔、大貢仔 
世界分布 日本至臺灣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東京 
同種異名 Paracaesio caeruleus, Vegetichthys caerule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Masao Katayama 193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487 ASIZP0055632 ASIZP0055699 ASIZP0055725 ASIZP0055901 ASIZP0059432 ASIZP0059434 ASIZP0060077 ASIZP0063498 ASIZP0065950 ASIZP0065962 ASIZP0066043 ASIZP0070793 ASIZP0076188 ASIZP0078294 ASIZP0078295 ASIZP0800723 ASIZP0800724 ASIZP0800725 ASIZP0807101 ASIZP0807180 ASIZP0807181 ASIZP0910723 ASIZP0910724 ASIZP0910725 ASIZP0917101 ASIZP0917180 ASIZP0917181 BPBMI26555 FRIP03084 FRIP20536 NMMBP00138 NMMBP01338 NMMBP02231 NMMBP05003 NMMBP05004 NMMBP05005 ...列出全部44筆...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1-26,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1-27,HAN-YANG,CO1,100%
英文俗名 Japanese snapp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稍側偏;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2.7-2.9倍。兩眼間隔顯著突出。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前緣的下方;上頜骨無鱗。上下頜骨具帶狀齒,外列齒擴大,前方數齒呈犬齒狀;鋤骨具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呈弧形,側線鱗數47-50。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不延長而較前方鰭條短;背鰭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凹形。體呈帶銀光之淺藍色至橄欖色,腹部較淡色。背鰭、臀鰭及尾鰭黃綠色或淡色;胸鰭淺黃色。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擬烏尾冬亞科(Apsilinae)。本屬全世界計6種,臺灣產5種。

棲所生態

畫間常成群於礁區上水層中巡游,夜間即分散獨自棲息於礁洞中。以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僅發現於日本南部及臺灣。臺灣北部、東部及南部均產。 

漁業利用

重要之食用魚,一般以一支釣、底層延繩釣等漁法捕獲。煎食或紅燒均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