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by: 邵廣昭 |
||||||||
命名者 | Raj & Seeto, 1983 | 棲息深度 | 200 - 320公尺 | |||||||
中文名 | 石氏擬烏尾鮗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笛鯛科 ![]() |
經濟性 | 是 | |||||||
科號科名 | F370 Lutjanidae | 食用魚類 | 是 | 中國大陸名 | 橫帶若梅鯛 | |||||
最大體長 | 50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雞仔魚、烏尾冬(澎湖)、青雞仔(澎湖) | |||||
世界分布 | 日本至澳洲 | 台灣分布 | 南部
![]() |
|||||||
棲息環境 |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
參考文獻 | 墾丁圖鑑(邵等, 1993)
![]() ![]()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英文俗名 | Cocoa snapper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體呈長橢圓形,稍側偏而高;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2.4-2.5倍。兩眼間隔顯著突出。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前緣的下方;上頜骨無鱗。上下頜骨具帶狀齒,外列齒擴大,前方數齒呈犬齒狀;鋤骨具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呈弧形,側線鱗數48-49。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不延長而較前方鰭條短;背鰭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雙內凹形。體呈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四條深色橫帶,且延伸至側線下方。背鰭、臀鰭及尾鰭黃褐色或淡色;尾鰭上葉末緣淡色或白色;胸鰭淺黃色。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擬烏尾冬亞科(Apsilinae)。 |
|||||||||
棲所生態 | 棲息於近海大陸棚岩石底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左右。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自日本琉球群島到澳洲東北部,包括斐濟及薩摩亞等海域。臺灣產於南部海域。 |
|||||||||
漁業利用 | 一般以延繩釣捕獲。煎食或紅燒均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