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ristipomoides argyrogrammicus  
發音 
Pristipomoides argyrogrammicus藍紋姬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2) 棲息深度 70 - 350公尺
中文名 藍紋姬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笛鯛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0 Lutja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藍紋紫魚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花笛鯛、筆香(臺東)、紅魚(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模里西斯 
同種異名 Dentex pristipoma, Platyinius amoenus, Platynius amoenus, Pristipomoides amoenus, Serranus argyrogrammicus, Tropidinius amoenus, Tropidinius argyrogrammic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Cuvier, G. etc. 183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609 ASIZP0055483 ASIZP0055506 ASIZP0065988 ASIZP0080271 ASIZP0080272 ASIZP0800726 ASIZP0807405 ASIZP0807406 ASIZP0910726 ASIZP0917405 ASIZP0917406 FRIP00008 FRIP20373 FRIP20383 FRIP20442 FRIP21420 NMMBP00137 NMMBP01337 NMMSTP00361 NTMP0214 NTMP1207 NTUM00972 NTUM06413 NTUM07531 NTUM07532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6-03-03,Yung-Chieh,CO1,100% 2016-03-03,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Ornate jobfish; Big-eyed snapper; Blueline gindai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紡錘形而略高;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2.6-3.0倍。兩眼間隔平扁。眼前方無溝槽。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骨無鱗。上下頜骨具帶狀齒,外列齒擴大,前方數齒呈犬齒狀;鋤骨具三角形齒帶且其後方無突出部;腭骨亦具齒帶。鰓耙數17-22。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上均裸露無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側線鱗數58-66。背鰭硬軟鰭條間無深刻;背鰭與臀鰭最末之軟條皆略為延長而較前方鰭條長;背鰭硬棘X,軟條10-11;臀鰭硬棘III,軟條8;胸鰭長約等於頭長;尾鰭深叉。體粉紅色,體背有3-4個黃色大斑,體側有藍色小斑駁及蠕蟲狀紋。背鰭、尾鰭及胸鰭鮮黃色或淡黃色;腹鰭及臀鰭色淡。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濱鯛亞科(Etelinae)。本屬全世界計11種,臺灣目前發現7種。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海水深約70-350公尺岩石底之海域。獨自游動或聚集小群。主要以小魚、甲殼類及烏賊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新加勒多尼亞。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及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

味美之食用魚。一般以深海一支釣捕獲。煎食或煮湯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