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canthoplesiops hiatti  
發音 
Acanthoplesiops hiatti海氏若棘鮗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Schultz, 1953 棲息深度 0 - 18公尺
中文名 海氏若棘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七夕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44 Plesiop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海氏若棘鮗 
最大體長 2.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棘銀寶魚、黑七夕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西太平洋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邵等,1992);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Schultz, L.P. etc. 1953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Hiatt's basslet; Hiatt's longfi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短;唇厚。眼中大。口端位,斜裂;上頜骨向後達眼中央下方;下頜連合處具感覺孔。頭、背鰭、臀鰭、胸鰭、腹鰭皆無鱗,腹部全具鱗;後方鱗片末端不延長,具櫛棘,僅具有側線1條,沿背緣延伸至背鰭基底中部前。背鰭單一,硬棘部鰭膜間具缺刻,具硬棘XIX-XXI,軟條3-5;臀鰭具硬棘VIII-X,軟條3-5;胸鰭圓形;腹鰭延長;尾鰭圓形。體一致為黑褐色,背、臀,腹及尾鰭具橘黃色緣;胸鰭基上有小白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拂浪區內之潮池及礁岩。穴居性,且魚體小型,行動極為隱密,不易觀察其生活習性。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中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南部、臺灣、菲律賓及馬歇爾群島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及綠島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