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entropyge venusta  
發音 
Centropyge venusta仙女刺尻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Yasuda & Tominaga, 1969) 棲息深度 10 - 50公尺
中文名 仙女刺尻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蓋刺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4 Pomacan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仙女刺尻魚 
最大體長 11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仙女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Centropyge venustus, Holacanthus venustus, Paracentropyge venusta, Sumireyakko venus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Yasuda, F. etc. 196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152 ASIZP0057331 ASIZP0059555 ASIZP0069931 ASIZP0071197 ASIZP0071204 ASIZP0804073 ASIZP0914073 NMMBP02513 NMMSTP00033 NTUM01412 NTUM02702 NTUM08016  
典藏基因2008-08-05,張榮樺,CO1,100%
英文俗名 Purple-mask angelfish; Purplemask angelfish; Blue-backed ang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吻鈍而小。眶前骨之前緣中部具缺刻,後緣游離並且具鋸齒;主鰓蓋骨具鱗9列。上下頜相等,齒細長,約為眼徑1/3-1/2。背鰭硬棘XIV,軟條17-18;臀鰭硬棘III,軟條16-17;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第III棘;尾鰭圓形。體及頭部呈鮮黃色,體側後上方由背鰭第II-III硬棘下方延伸至尾柄處具一大塊黑褐色斑駁,眼後至背鰭起點間亦具一塊三角形之黑褐色斑塊,每一鱗片具淡藍色斑點。背鰭及臀鰭暗黃色至黑褐色,往後端漸暗;腹鰭黃色;各鰭均具藍緣;尾鰭黑褐色,另具藍斑。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外礁斜坡處,棲息深度在15-35公尺左右。多半單獨活動或成小群活動。生性害羞,躲躲藏藏,不易看見。主要以海藻、附著生物及被囊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菲律賓北部。臺灣產於綠島及蘭嶼等水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屬於罕見的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