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by: ©Randall, John E. |
||||||||
命名者 | Gilbert, 1905 | 棲息深度 | 20 - 119公尺 | |||||||
中文名 | 亮光鰓雀鯛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雀鯛科 ![]() |
經濟性 | 否 | |||||||
科號科名 | F411 Pomacentridae | 食用魚類 | 否 | 中國大陸名 | 亮光鰓魚 | |||||
最大體長 | 7 m | 觀賞魚類 | 是 | 其他中文名 | 厚殼仔 | |||||
世界分布 | 印度至西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蘭嶼
![]() |
|||||||
棲息環境 | 礁區、近海沿岸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Chromis leucurus ![]() |
|||||||||
參考文獻 | Fishbase(2005)
![]() ![]() ![]()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 ![]() ![]() ![]() ![]() ![]() ![]() ![]() ![]() |
|||||||||
典藏基因 | ![]() ![]() ![]() | |||||||||
英文俗名 | Whitetail chromis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7-1.9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 13-15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軟條 14;臀鰭硬棘II,軟條13-15;胸鰭鰭條 16-17;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延長呈細尖形,各具2條硬棘狀鰭條。體一致呈暗褐色,腹部偏淡;尾柄後半部白色。背、臀鰭暗褐色,軟條白色區域起始於基底末緣之後,與尾柄白色區域相對;胸鰭基部具一大黑斑;腹鰭大半為黃色;尾鰭白色。 |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較深水域的礁區,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左右。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尤其橈腳類的動物。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夏威夷群島、馬貴斯群島、模里西斯及留尼旺等水域。臺灣發現於蘭嶼。 |
|||||||||
漁業利用 | 小型之雀鯛,無食用價值。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