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catophagus argus  
發音 
Scatophagus argus金錢魚
by: 陳靜怡、張廖年鴻
命名者 (Linnaeus, 1766) 棲息深度 1 - 10公尺
中文名 金錢魚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金錢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66 Scatophag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金錢魚 
最大體長 38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變身苦、遍身苦(澎湖)、金鼓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Chaetodon argus, Chaetodon atromaculatus, Chaetodon pairatalis, Ephippus argus, Sargus maculatus, Scatophagus aetatevarians, Scatophagus argus argus, Scatophagus argus ocellata, Scatophagus bougainvillii, Scatophagus ornatus, Scatophagus purpurascens, Scatophagus quadranus, Scatophagus quadratus ...共13筆..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772 ASIZP0057043 ASIZP0058772 ASIZP0059269 ASIZP0059587 ASIZP0059775 ASIZP0060044 ASIZP0060236 ASIZP0062873 ASIZP0063535 ASIZP0064692 ASIZP0064823 ASIZP0064909 ASIZP0064911 ASIZP0068687 ASIZP0068696 ASIZP0068701 ASIZP0068702 ASIZP0068703 ASIZP0071959 ASIZP0071993 ASIZP0072007 ASIZP0074979 ASIZP0075487 ASIZP0075872 ASIZP0076224 ASIZP0076228 ASIZP0076282 ASIZP0076283 ASIZP0076345 ASIZP0076346 ASIZP0076703 ASIZP0076743 ASIZP0077483 ASIZP0077484 ASIZP0077600 ASIZP0078071 ...列出全部72筆... 
典藏基因2011-06-13,柯慧玲,CO1,100% 2011-06-13,柯慧玲,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Scat; Spotted scad; Spotted butter fish; Spotted butt; Spotted scat; Spotted butterfish; Argus fish; Butterfish; Common scat; Leopard sca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側扁而高,頭背部高斜。口小,吻中長且寬鈍。鰓孔大,鰓蓋膜稍連于峽部。眼中大。上下頜約等長;眶前骨覆蓋住上頜骨後端;上下頜齒刷毛狀,呈帶狀排列;鋤骨及腭骨無齒。前鰓蓋骨後緣具細鋸齒。背鰭單一。體被小櫛鱗,腹鰭具腋鱗,背鰭、胸鰭與尾鰭的基部均被鱗,側線曲度與體背緣平行。背鰭具有10-11根硬棘,16-18根軟條;臀鰭具有4根硬棘,14-15根軟條;胸鰭具有17根軟條;腹鰭具有1根硬棘,5根軟條;側線鱗列數為85-120。成魚身體褐色,腹緣銀白色;體側具大小不一之橢圓形黑斑;背鰭、臀鰭及尾鰭具有小斑點。幼魚時體側黑斑多而明顯。(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棲所生態

金錢魚在野外大多棲息在港灣、紅樹林、河口的泥沙底質半淡鹹水域。幼魚具群居性,相較於成魚,更容易在鹽度較低的汽水域中發現幼魚的蹤跡,有時候甚至可以在獨流入海小溪的純淡水域河段或是流入港灣的大排淡水域中看到成群活動的幼魚,可知牠對鹽度有較強的適應力。雜食性,主要以蠕蟲、小型甲殼類、藻類碎屑等為食。由於金錢魚的背鰭硬棘相當尖銳且具有毒性,牠也因而名列臺灣釣魚界五大危險魚類「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中的第五名。在捕捉或處理這種魚的時候應小心,避免遭到扎傷。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中東科威特,東至薩摩亞及社會群島,北到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在臺灣海域普遍分布,以北部、東北部、西部、南部較為常見。 

漁業利用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豐富。一般由岸邊手釣及底拖網等漁法捕獲,全年皆產,但整體的產量並不算大。在南部有人工繁養殖,在養殖的環境中,具有馴餌容易、能幫忙清除絲藻、成長速度適中、且能適應低鹽度水域的諸多優點,因此近年來推廣成為一種養殖魚類,具有發展潛力,但目前養殖尚不普及。此外,金錢魚小魚的體色由深黑色、橘紅色以及黃白色組成,具有觀賞價值,因此國內有水產養殖業者以人工繁殖此魚種,將之作為觀賞魚販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