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Johnius dussumieri  
發音 
Johnius dussumieri杜氏叫姑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uvier, 1830) 棲息深度 3 - 40公尺
中文名 杜氏叫姑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首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81 Sciae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杜氏叫姑魚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春子、白口(臺南安平)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馬拉巴爾 
同種異名 Corvina dorsalis, Corvina dussumieri, Corvina sina, Johnieops dussumieri, Johnieops sina, Johnius dussumeri, Johnius sina, Pseudosciaena sina, Sciaena dussumieri, Sciaena dussumierii, Sciaena ossea, Sciaena osseus, Sciaena sina ...共17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3)  Cuvier, G. etc. 183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235 ASIZP0059849 ASIZP0063560 ASIZP0066166 ASIZP0066432 ASIZP0066444 ASIZP0066457 ASIZP0700202 ASIZP0801933 ASIZP0801934 ASIZP0801935 ASIZP0801936 ASIZP0911933 ASIZP0911934 ASIZP0911935 ASIZP0911936 ASIZP0916870 FRIP03076 NMNSF00317-2 NTMP0557 NTMP1339 NTUM00854 NTUM00855 NTUM00856 NTUM00867 NTUM00868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張家豪,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in croaker; Sharptooth hammer croaker; Dussumier's silver jew fish; Dussumier's croak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吻不突出;口裂大,端位,傾斜,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瞳孔中央下方;上頜齒最外列齒數稀疏,約5-6枚,其餘內列齒細小,3-5列,下頜齒內列齒較大; 吻緣孔5個,中央孔為側裂型孔,吻緣葉凹入成3片狀;吻上孔5個,中央3孔圓形,左右各一外側上孔;頦孔為似5孔型呈弧形排列,中央頦孔隔成2孔。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水平線有一鱗片寬。鼻孔2個,圓形,後鼻孔較大。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粗短。頭部除眼後頭頂外皆為圓鱗,身體皆被櫛鱗;背鰭軟條部﹑臀鰭及尾鰭布滿小圓鱗。背鰭基起點在胸鰭基上緣點稍後方;胸鰭基上緣點在鰓蓋後下方;腹鰭基起點較背鰭基起點更後;尾鰭楔形。耳石為叫姑魚型。腹腔膜為黑色,胃為卜字形,幽門垂8個,腸為2次迴繞型,鰾為叫姑魚型,附枝16對。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色;背鰭棘部黑褐色,軟條部褐色;尾鰭褐色;臀鰭及腹鰭澄黃色有褐色斑;胸鰭淺褐色,鰭基內緣有一淺黑腋斑;鰓蓋青紫色,鰓蓋頂端有瞳孔般大小暗斑;鰓腔深褐色;口腔粉紅色。以前所記載之中華叫姑魚(Johnius sin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大多棲息於淺水域,水深約在1-40公尺之間,會進入河口區。一般在底層活動覓食,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夜行性。鰾能發聲,尤其在生殖期間,聲音特別響,發出喀喀聲,有如蛙鳴。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巴基斯坦東部,東至中國沿海及臺灣等。臺灣分布北部及西部沿海。 

漁業利用

在臺灣為罕見種,偶被拖網漁業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