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hunnus alalunga  
發音 
Thunnus alalunga長鰭鮪
by: 陳國書
命名者 (Bonnaterre, 1788) 棲息深度 0 - 600公尺
中文名 長鰭鮪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鯖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5 Scom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長鰭金槍魚 
最大體長 1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Pon-bo、串仔(臺東)、長鰭串、白肉串、長鬚甕串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小琉球、蘭嶼、南沙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地中海 
同種異名 Albacora alalonga, Germo alalonga, Germo alalunga, Germo germo, Germo germon, Germo germon steadi, Orcynus alalonga, Orcynus alatunga, Orcynus germo, Orcynus germon, Orcynus pacificus, Scomber alalunga, Scomber alalunga ...共25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Katsuzo Kuronuma 1940 Matsumoto, W.M. 1963 Ueyanagi, Shoji 1969 Yoshida, H.O. 1971 Chi-Lu Sun, Nelson M. Ehrhardt, Clay E. Porch, etc.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802521 ASIZP0806204 ASIZP0912521 ASIZP0916204  
典藏基因2008-04-29,鄭惇遠,CO1,100%
英文俗名 Tuna; Bastard albacore; Albacore tuna; Albacore fish; Albacore; Bonito; Aáhi taria; Long-fin tunny; Longfin tuna; Longfin tunny; Langvin tuna; Long-finned tuna; Albacore Tuna; Albacore Tuna 
瀕危狀態 DD IUCN 瀕危狀態:數據缺乏(DD)  1996-08-01   
形態特徵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5-31。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7-9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皆不特別延長而略呈鐮刀形,遠短於胸鰭長;胸鰭特別延長,延伸至第二離鰭之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綠色,腹部銀白色。第一背鰭黃色;第二背鰭、臀鰭為灰黃色或灰白;離鰭暗色;胸鰭灰黑色;尾鰭灰黑色而具白緣。

棲所生態

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主要活躍於躍溫層下方之水域,棲息深度可達600公尺。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7℃-21℃之間,被發現於最低水深可達9.5℃,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象。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如鯖等為食,亦捕食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溫帶海域,並延伸至冷水域,尚包括地中海,但不分布於範圍在北緯10°-南緯10°間之表水層;在西太平洋更可延伸至範圍涵蓋北緯40°-南緯40°間之水域。臺灣各地均產,尤以東部及南部產量最多。 

漁業利用

熱帶及溫帶海域是重要之漁獲物,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0-500,000公噸。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圍網及流刺網等。可作生魚片或加工以及各種烹煮調理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