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Zebrias crossolepis  
發音 
Zebrias crossolepis纓鱗條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Zheng & Chang, 1965 棲息深度 - 100公尺
中文名 纓鱗條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1 Sole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纓鱗條鰨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龍舌、鰨沙、比目魚、貼沙(澎湖)、鰨西(澎湖)、牛舌(澎湖) 
世界分布 太平洋熱帶區、中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南中國海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  Cheng, P. S. etc. 196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李思忠, 王惠民 1995 
典藏標本 ASIZP0054783 ASIZP0055261 ASIZP0057359 ASIZP0060303 ASIZP0064677 ASIZP0064741 ASIZP0064764 ASIZP0064771 ASIZP0064772 ASIZP0064790 ASIZP0064793 ASIZP0073240 ASIZP0800498 ASIZP0800500 ASIZP0800502 ASIZP0800503 ASIZP0800505 ASIZP0800506 ASIZP0800507 ASIZP0800508 ASIZP0805715 ASIZP0910498 ASIZP0910500 ASIZP0910502 ASIZP0910503 ASIZP0910505 ASIZP0910506 ASIZP0910507 ASIZP0910508 ASIZP0915715 CAS34230 NMMBP00923 NMMBP03336 NMMBP06083 NMMBP06196 NMNSF00888 NTOU-AE6217 ...列出全部41筆...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10-2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ol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甚側扁;兩眼均位頭之右側,兩眼相接,眼間隔後半部有鱗或全無。前鼻管單一,達下眼前緣之後。口小;吻圓鈍;上下頜眼側無齒,盲側具絨毛狀細齒;腭骨無齒。鰓膜與峽部分離。體兩側皆被櫛鱗;側線單一,幾成直線,側線被圓鱗。背鰭與臀鰭鰭條均不分枝,尾鰭基部與背、臀鰭後部鰭條相連;盲側無胸鰭或不發達,眼側具胸鰭,鰓膜與胸鰭上半部鰭條相連,胸鰭不分支。眼側體淺黃褐色,自吻至尾鰭有13對黑褐環帶;尾鰭為黑褐色,有白斑點。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泥沙底質海域。以底棲性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中國及臺灣。臺灣產於西部及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通常以底拖網捕獲,數量少,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