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olyipnus stereope  
發音 
Polyipnus stereope閃電燭光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tarks, 1904 棲息深度 150 - 280公尺
中文名 閃電燭光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褶胸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80 Sternoptyc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閃電燭光魚 
最大體長 5.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斧魚、海洋斧魚、銀斧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相模灣 
同種異名 Polyipnus spinosus, Polyipnus spinosus stereope, Polyipnus sterop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張君欣碩士論文(2004);Fishbase(2004)  Jordan, D. S. etc. 1904 Okada, Y. etc. 1956 Borodulina, O. D. 198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143 ASIZP0059958 ASIZP0060050 ASIZP0060133 ASIZP0062370 ASIZP0062432 ASIZP0063023 ASIZP0063024 ASIZP0063025 ASIZP0063026 ASIZP0064619 ASIZP0065005 ASIZP0066995 ASIZP0067691 ASIZP0067692 ASIZP0067695 ASIZP0067722 ASIZP0067724 ASIZP0067973 ASIZP0068386 ASIZP0068413 ASIZP0070263 ASIZP0070286 ASIZP0070315 ASIZP0074841 ASIZP0080433 ASIZP0700131 ASIZP0803734 ASIZP0900320 ASIZP0913734 FRIP00133 FRIP00876 FRIP00878 FRIP00879 FRIP01235 FRIP03007 FRIP03012 ...列出全部43筆...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Hatche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腹部發光器、腹臀發光器的鱗片有小棘。ORB 1;OP 3;BR 6;IP 6;OVA 3;OVB 3;PV 10;L 1;VAV 5;ACB 9-11;AC 4;D 12-13;A 14-15;P 13-14;V 5-6﹔GR 16+9=25﹔脊椎骨32。側色素條短並為三角形,從背緣逐漸延長變細並且延長至接近側中線但不超過。尾柄寬,尾柄寬約和尾柄長相等,尾柄逐漸地往尾柄基部變細。三個後顳骨棘:背棘最長(8.5-8.8% SL),中棘最短,中棘和腹棘皆小於或等於1/2背棘。臀鰭支鰭骨棘消失。尾下發光器緊密。腹上發光器呈向後傾斜的一直線。臀上發光器呈向後傾之一直線。ACB(10:9-11),#3和#4之間有明顯的高度差。尾下發光器並無延伸的凸緣超過腹部邊緣。臀尾發光器的鱗片皆無棘。

棲所生態

近海中層魚類。以橈腳類、端足類、介形蟲、磷蝦和小魚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含日本、東海及臺灣。臺灣分布於東北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