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stracion meleagris  
發音 
Ostracion meleagris米點箱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haw, 1796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米點箱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箱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7 Ostrac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白點箱魨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花木瓜、箱河魨、海牛港、木瓜(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泛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南太平洋 
同種異名 Ostracion camurum, Ostracion clippertonense, Ostracion lentiginosus, Ostracion meleagris meleagris, Ostracion punctatus, Ostracion sebae, Ostracium seba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Leis, J.M. etc.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726 ASIZP0056868 ASIZP0058824 ASIZP0058896 ASIZP0059629 NMMSTP00828 NTUM01315 NTUM01317 NTUM01318 NTUM01320 NTUM01321 NTUM01322 NTUM01679  
英文俗名 Whitespotted boxfish; Spotted boxfish; Spotted trunkfish; Box; Blue-spotted box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方形;體甲具四稜脊,背側稜與腹側稜發達,無背中稜,僅在背鰭前方有一段稍隆起;各稜脊無棘,但稜脊明顯尖銳,其中背側稜較不尖銳;腹面則平坦,不成弧狀。口位置低,唇極厚,但上唇不具腫塊;體甲前開口,長約為眼徑之1.3-2.0倍。背鰭短小位於體後部,無硬棘,軟條數7-8;臀鰭與其同形,軟條數8;無腹鰭;尾鰭後緣圓形。幼魚體褐色,滿佈黃色小斑;成魚體色變化多,由藍褐、黑褐至黃褐色皆有,且佈滿小黑斑或與瞳孔等大之黃斑,此黃斑在尾柄或連成線狀。各鰭條色深,與體同色,鰭膜則透明。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澄清的潟湖區及面海之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在潮間帶至水深至少30公尺深處。獨立生活。主要以海藻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美洲,北至日本南部及夏威夷群島,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及土木土群島。臺灣各地海域均產。 

漁業利用

具毒性,無任何食用價值,有些被飼養於水族館或製成乾製標本供人觀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