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riodon macropterus  
發音 
Triodon macropterus三齒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esson, 1831 棲息深度 50 - 300公尺
中文名 三齒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三齒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8 Tri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鰭三齒魨 
最大體長 5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三齒河魨、扇魨、規仔魚、刺規(臺東)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模里西斯 
同種異名 Triodon bursaris, Triodon bursarius, Triodon macroptr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Boeseman, M. 1962 Tyler, J.C. 196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0645 ASIZP0063212 ASIZP0064535 ASIZP0064634 ASIZP0806431 ASIZP0916431 FRIP20263 FRIP20272 FRIP20336 FRIP20401 FRIP21719 NMMBP01863 NMMBP02264 NMMSTP00894 NTUM03708 NTUM03709  
英文俗名 Soft bellied puffer; Threetooth puff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圓柱形;腹鰭膜特大,呈扇形,極側扁;尾柄細長,平扁;吻中長;眼中大。上頜齒癒合,但在中央具一連合縫,下頜齒完全癒合,故呈三齒狀。每側各兩個鼻孔,鼻孔間有2個彼此極接近之圓形鼻瓣。全身佈滿粗糙小鱗。背鰭具二硬棘,但極微小,不易發現;除背鰭外,各鰭無硬棘;臀鰭完全位於背鰭後,具極大恥骨及極大腹鰭膜(ventral flap),無腹鰭;尾鰭叉型,為所有魨目中,唯一具有尾鰭前鰭條(procurrunt fin ray)者。體與各鰭黃色;腹鰭膜最上緣,身體中央有一約與眼同大之圓黑斑。

棲所生態

深海魚類,常被發現棲息於深度150-300公尺間,生態習性不甚明瞭。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南非,東至印尼、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稀有種,一般製成乾製標本供人觀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