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oxodon macrorhinus  
發音 
Loxodon macrorhinus廣鼻彎齒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39 棲息深度 7 - 100公尺
中文名 廣鼻彎齒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真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29 Carcharh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彎齒鯊 
最大體長 9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沙條、尖頭沙、廣鼻曲齒鮫、廣鼻彎齒鮫、鯊條(澎湖)、赤匏仔(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洋 
同種異名 Carcharhinus macloti, Carcharias dumerilii, Scoliodon affinis, Scoliodon ceylonensis, Scoliodon dumerili, Scoliodon jordani, Scoliodon laticaud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Nair, K.P. 1976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典藏標本 NMMBP06443 NMMBP06456  
英文俗名 Slit-eye shark; Sliteye shark; Slender dogshark; Jordans blue dogshark 
瀕危狀態   2003-04-30   
形態特徵

體形頗修長。頭相當窄且稍縱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狹長。眼大,圓形,眼眶後緣具「V」字形缺刻,瞬膜發達。前鼻瓣短而呈窄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鬚。唇溝很不發達,通常僅侷限於口角部位。口裂寬,弧形,口閉時不露齒;上下頜齒同型,前側齒修長,齒尖外斜,邊緣光滑,無小齒尖。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尾柄無側隆背;第一背鰭寬大,起點在胸鰭後角之後,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在臀鰭起點之後,後緣入凹,後角尖突;胸鰭中大型,稍呈鐮刀形,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不及第一背鰭基底;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白色;體無任何色斑。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棚的近、外海底棲小型鯊類。主要以魚類、蝦類及烏賊為食。胎生,一胎可產下2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42-43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西部海域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具有經濟價值。肉質佳,生炒或加工成魚丸及魚漿等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