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galeus tengi  
發音 
Paragaleus tengi鄧氏副沙條鯊
by: 鄭義郎
命名者 (Chen, 1963)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鄧氏副沙條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半沙條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28 Hemigal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臺灣副沙條鯊 
最大體長 8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沙條、臺灣副沙條鯊、鄧氏沙條鮫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臺中 
同種異名 Negogaleus longicaudatus, Negogaleus tengi   
參考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3. 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4. White, W. T. and M. Harris (2013) Redescription of Paragaleus tengi (Chen, 1963) (Carcharhiniformes: Hemigaleidae) and first record of Paragaleus randalli Compagno, Krupp & Carpenter, 1996 from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Zootaxa 3752 (no. 1): 172-184.   Chen, J. T. F. 1963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Straighttooth weasel shark; Straight-tooth weasel shark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而延長。頭平扁,尾鰭前具凹窪。吻中長,吻端背視如圓弧形。眼橢圓形,具瞬膜。前鼻瓣如短葉片狀。鰓裂短,長度為眼徑之1.1-1.3倍。口裂呈弧狀,很短;唇溝一般長;上頜齒側扁三角形,齒頭外斜,內緣光滑稍凸,外緣亦光滑而內凹,不具小齒尖,僅正中具一尖直小齒;下頜齒細尖,矛狀,邊緣光滑,不具小齒尖,齒頭幾乎不彎曲而呈T形,口閉時下頜齒不突出。噴水孔小。盾鱗具5棘突5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內角之上方或稍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略呈鐮刀狀;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近尾端,下葉前部尖三角形突出,中部較低平,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側灰褐色,腹面淡白,無其它明顯斑紋。

棲所生態

棲息於熱帶近海和外海區之大陸棚或島棚的小型鯊類。生態習性所知有限。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越南、香港及中國等。臺灣分布於西南海域。 

漁業利用

以底拖網捕獲。肉質尚可,一般以煙燻食之或製成魚槳,處理過後之殘骸製成魚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