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ustelus griseus  
發音 
Mustelus griseus灰貂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Pietschmann, 1908 棲息深度 20 - 300公尺
中文名 灰貂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皺唇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27 Triak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灰星鯊 
最大體長 10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沙條、平滑鮫、灰貂鮫、白鯊條(澎湖)、啟目布仔(澎湖)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Cynias kanekonis, Mustelus kanekon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Pietschmann, V. 1908 Wang, T. M. etc. 1981 Wang, T. M. etc. 1982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5034 ASIZP0073504 ASIZP0075103 ASIZP0801974 ASIZP0806053 ASIZP0900496 ASIZP0911974 ASIZP0916053 FRIP00703 FRIP00706 NMMBP03228 NMMBP04698 NMMBP04700 NMMBP04778 NMMBP04779 NMMBP04884 NMMBP04885 NMMBP06303 NMMBP06304 NMMBP06411 NMMBP06413 NMMBP06414 NMMBP06415 NTUM00016Paratype NTUM00028Paratype NTUM00344 NTUM07738 RUSI35851  
英文俗名 Spotless smooth-hound; Spotless smooth hound; Japanese gray smooth houn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形頗修長。頭平扁。吻中長,呈拋物線。眼橢圓形,眼眶隆脊明顯,具瞬褶。前鼻瓣稍延長如葉片狀;不達口裂;不具口鼻溝。口裂呈折角狀;上唇溝不及上頜縫合部,等長或略短於下唇溝;齒細小而多,舖石狀排列,上下頜齒同形,多行在使用,上下頜各成一齒帶,齒平扁圓凸。噴水孔小。盾鱗具1-3棘突3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外角稍後之上方;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頗發達,下葉前部稍突出,中部較低,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體一致為淡灰褐色,腹面淡色,體表任何無白點、暗點及暗色斑。

棲所生態

屬於暖水性近海底棲性的小型鮫類,主要是以底棲動物為食,特別是甲殼類。胎生,胎兒具卵黃囊胎盤,連於母體子宮壁上,臍帶很長,子宮分成多室,胎兒各居一室;一胎可產下5-16尾,出生時約長28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韓國、中國、越南及日本,菲律賓可能也有分布。臺灣多分布於澎湖及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以拖釣、拖網等漁法捕獲,全年均可捕獲,但以夏季至秋季較佳。紅燒、煮薑絲湯或加工成鯊魚醃皆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