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etomylaeus nichofii  
發音 
Aetomylaeus nichofii聶氏無刺鱝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聶氏無刺鱝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鱝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58 Mylioba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聶氏無刺鱝 
最大體長 6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青帶圓吻燕魟、魴仔、燕仔魴(澎湖)、飛魴仔(澎湖)、佛祖燕(澎湖)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西部、澎湖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東印度群島 
同種異名 Aetomylaeus huletti, Aetomylaeus nichofi, Aetomylaeus niehofii, Aetomyleus nichofii, Aetomylus huletti, Myliobatis nieuhofii, Raja niehof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Last, P.R. etc. 1994 
典藏標本 ASIZP0070761 FRIP00026 NMMSTP00496  
英文俗名 Nieuhof's eagle ray; Nieuhof's eagle-ray; Banded eagle ray 
瀕危狀態 VU 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 A2d+3d+4d 2003-04-30   
形態特徵

體盤非常寬,其寬度為長度之1.67倍,吻短,上下頜有齒7列,鰓裂小型,五鰓裂約等大,背鰭一枚,小型,起點約與腹鰭末端相對,尾長,纖細如鞭狀,無尾棘。體盤背面黑褐色,有與胸鰭後緣平行之青色帶5~6條,腹面白色,散布藍色斑塊,尾具不明顯之暗褐色橫紋。

棲所生態

為暖水性近海底棲善於游泳的中小型魚類。有時會出現在大洋中,常於中表層活動,而於底層覓食,以甲殼類及貝類為食。活動水深由0~70公尺水域。 

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由印度、南日本到澳洲北部。臺灣各地皆產。 

漁業利用

臺灣各地均產,春初至夏末產量較豐,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定置網亦時常捕獲,肉質尚佳,可供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