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aulophryne pelagica  
發音 
Caulophryne pelagica大洋長鰭鮟鱇
by: 何宣慶
命名者 (Brauer, 1902) 棲息深度 - 3460公尺
中文名 大洋長鰭鮟鱇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長鰭鮟鱇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34 Caulophry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洋莖角鮟鱇 
最大體長 15 cm S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洋長鰭角鮟鱇、深海鮟鱇、柄鮟鱇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印度洋查戈斯群島 
同種異名 Caulophryne pietschi, Melanocetus pelagicus   
參考文獻 Pietsch (2009) Oceanic Anglerfishes: Extraordinary Diversity in the Deep Sea, 557pp. Ho and Shao (2019), Zootaxa, 4702(1):10–18.   Brauer, A. 1902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Fanfin angler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被鰭鰭條14-17;胸鰭鰭條14-18;臀鰭鰭條12-16。體短,略扁,背鰭及臀鰭鰭條相當延長,通常可達體長數倍以上,吻觸手末端不具發光器,體表有許多感覺皮瓣。吻觸手較體長長,莖部不具細絲,末端細絲延長,通常為三對,多叉。上頜齒28-40,下頜齒20-34。體色黑褐色,餌球及細絲不具色素。(何宣慶2020/03/23)

棲所生態

深海游泳性,以特化的吻觸手及末端餌球引誘獵物。雌雄異型,雄魚成長後不具吻觸手,雄魚會寄生於雌魚身上。肉食性,以其他深層游泳性魚蝦類為食。產浮性卵,形成帶狀或卵筏,藉由洋流飄送各地。  

地理分布

全球分布,臺灣發現於於南中國海地區。 

漁業利用

罕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