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ttastoma parviceps  
發音 
Nettastoma parviceps小頭鴨嘴鰻
by: 邱美倫
命名者 Günther, 1877 棲息深度 60 - 1190公尺
中文名 小頭鴨嘴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鴨嘴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7 Nettastoma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小頭絲鰻(小頭鴨嘴鰻) 
最大體長 8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絲仔鰻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日本東京 
同種異名 Metopomycter denticulatus, Metopomycter parviceps, Nettastoma denticulatus   
參考文獻 Smith, D. G., Böhlke, J. E. and Castle, P. H. J. (1981) A revision of the nettastomatid eel genera Nettastoma and Nettenchelys (Pisces: Anguilliformes), with descriptions of six new species. Proceedings of the Bi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94 (2), 533-560.  Günther, A. 1877 
典藏標本 ASIZP0059926 ASIZP0074226 ASIZP0900530  
英文俗名 Duck-billed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肛門前為圓柱形,後則逐漸扁平,尾部末端纖細,尾鰭延長,肛門位於魚體體中央之前。頭部延長、吻扁如鴨嘴型,吻端柔軟,具有一層皮瓣。口裂至眼睛後緣。PAV: 55; 肛門前側線孔數: 53。背鰭前長佔肛門前長28.3%; 頭長佔肛門前長26.8%; 吻長佔頭長41.2%; 眼徑佔頭長的8.9%; 上頜長佔頭長的54%; 下頜長佔頭長的 51.2%。錐狀細齒,內列較外列大顆。鋤骨齒密集分布,自前鼻管後緣起至眼睛前緣結束。前鼻孔呈管狀,位在上頜吻端,質地柔軟;後鼻孔裂痕狀,位於眼睛後緣的正上方,隨後有一後眼窩孔分布在後鼻孔的正後方。魚體無鱗。側線為一層薄膜,分布在魚體中央,另外有側線孔分布在膜上。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背鰭起點對應在鰓孔後方。不具胸鰭。福馬林中的魚體呈棕色,鰓蓋位置為黑色,各鰭的基部顏色較深,魚體後半部開始,各鰭條由白色逐漸轉為黑色。背、尾及臀鰭的末緣呈黑色,胸鰭透明。福馬林中的標本呈褐色,背側較深,腹側較白,胸鰭為白色。(陳鴻鳴 & 林上智) "

棲所生態

深海魚種。以小型蝦類、魚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採集於臺灣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本種為罕見魚種,無經濟利用,一般充作下雜魚以及學術研究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