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olymixia longispina  
發音 
Polymixia longispina長棘鬚銀眼鯛
by: 葉信明
命名者 Deng, Xiong & Zhan, 1983 棲息深度 270 - 278公尺
中文名 長棘鬚銀眼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鬚鰃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08 Polymix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長棘鬚鰃 
最大體長 14.2 cmS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銀眼鯛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南中國海 
同種異名 Polymixia kawadae   
參考文獻 1.Nakabo, T. (ed.). 2013.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Third Edition. Tokyo: Tokai University Press. 2428 pp; 2. Wu, H.L., K.-T. Shao and C.F. Lai (eds.), 1999. Latin-Chinese dictionary of fishes names. The Sueichan Press, Taiwan. 1028 p;  Deng, S.-M., G.-Q. Xiong etc. 1983 
典藏標本 ASIZP0062357 ASIZP0063688 ASIZP0068213 ASIZP0803974 ASIZP0900360 ASIZP0913974 CAS214586 NMMBP02830 NMMBP02868 NMMSTP01640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Beard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背側隆起成弧形;體高大於標準體長之37%。頭中長。吻略突出,頭部背側明顯突起。口大,端位,口裂水平;頦部有肉質長鬚一對;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具絨毛齒帶。鰓裂大,左右鰓膜不連接,並在喉峽部游離;前鰓蓋骨有鋸齒緣。體被櫛鱗,頰部、鰓蓋及下頜亦具鱗,尾鰭前緣具棘狀鱗;側線鱗數32-34;側線上鱗列數9-11。背鰭單一,具V-VI硬棘,29-32軟條;胸鰭15-17軟條;臀鰭具IV 硬棘,14-17軟條,第IV根硬棘長大於頭長的38%;腹鰭無真正硬棘,僅具1棘化軟條及6分叉軟條;尾鰭叉形。體背側灰白色,腹面銀白色。各鰭灰白色至白色,背鰭軟條部前方暗褐色。(2016/1/5李茂熒、林沛立編寫)

棲所生態

為深海產中小型魚,棲息於沿岸較深泥砂底海域,一般棲息深度在300-500公尺左右。屬肉食性魚類,以甲殼類及其他小型魚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以及東中國海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