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therinomorus insularum  
發音 
Atherinomorus insularum島嶼美銀漢魚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Jordan & Evermann, 1903) 棲息深度 0 - 2公尺
中文名 島嶼美銀漢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銀漢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51 Ather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海島美銀漢魚 
最大體長 9.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島嶼銀漢魚、鱙仔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夏威夷群島 
同種異名 Atherina insularum, Atherinomorus lacunosus, Pranesus insularum, Pranesus insularum insularum, Pranesus pinguis   
參考文獻   Jordan, D. S. etc. 1903 
典藏標本 ASIZP0056913 ASIZP0056914 NTUM02338  
英文俗名 Hawaiian Islands silversid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硬棘數:6-8;背鰭軟條數:10-11;臀鰭硬棘數:1;臀鰭軟條數:15-18。體延長而略呈圓柱形;具有兩個背鰭。鰓耙長且細,長於眼徑;肛門位於腹鰭末端或略前方。體背部藍綠色而略透明,腹部白色。(2019/08/07)

棲所生態

主要成群的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沿岸與近海,通常移動緩慢。以動物性浮游生物及浮游性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是海洋中極為重要之餌料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太平洋熱帶海域。台灣發現於北部、東部周圍海域。 

漁業利用

經濟性魚種,主要為沿岸流刺網、巾著網或待袋網等法捕獲,稚魚多被當成鱙仔魚食用,較大者則曬乾或鹽漬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