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mblyglyphidodon leucogaster  
發音 
Amblyglyphidodon leucogaster白腹寬刻齒雀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47) 棲息深度 2 - 45公尺
中文名 白腹寬刻齒雀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雀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11 Poma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白腹凹牙豆娘魚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厚殼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尼雅加達 
同種異名 Abudefduf leucogaster, Amblygliphidodon leucogaster, Glyphisodon leucogaster, Glyphisodon orbicularis, Plectroglyphidodon leucogast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5);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7483 ASIZP0058088 ASIZP0059669 NMMBP02212  
英文俗名 Yellowbelly devil; Whitebelly damselfish; White-belly damsel; Yellowbelly damselfish; White-breasted sergeant-major; Whitebelly devi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6-1.7倍。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扁平而具缺刻。眶下骨被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4-17個。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2-13;臀鰭硬棘II,軟條12-14;胸鰭鰭條16-18;尾鰭叉形,末端呈尖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體呈灰白色至褐色,體背側暗色,腹側黃色或淡色。背鰭上半部及臀鰭下半部黑色;胸鰭淡色;腹鰭黃色或淡色;尾鰭淡色,上下葉具黑緣;胸鰭基底上方有一大黑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瑚瑚圍繞區、外海珊瑚礁區等水域。獨游或呈一小群生活,以浮游動物及藻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群島,北自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大堡礁。臺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