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hlorurus japanensis  
發音 
Chlorurus japanensis日本綠鸚哥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89) 棲息深度 2 - 20公尺
中文名 日本綠鸚哥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鸚哥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4 Sca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日本綠鸚嘴魚 
最大體長 31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鸚哥、青衫(雄)、菜仔魚(雌)、海帶鸚哥(臺東)、豪魚(雌魚)(澎湖) 
世界分布 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澎湖、蘭嶼、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Callyodon abacurus, Callyodon blochi, Callyodon japanensis, Callyodon pyrrhurus, Chlorurus japonensis, Chlorurus pyrrhurus, Scarus blochii, Scarus capistratoides, Scarus japanensis, Scarus pyrrhurus, Scarus viridis, Xanothon capistratoide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Review and doubtful species of Scaridae of Taiwan(Liao et al., 2004)  Bloch, M. E. 178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Liao, U. C. etc. 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56276 ASIZP0056277 ASIZP0060637 ASIZP0060811 ASIZP0060814 ASIZP0076115 ASIZP0806771 ASIZP0806774 ASIZP0807033 ASIZP0916771 ASIZP0916774 ASIZP0917033 FRIP21076 FRIP21562 FRIP21597 NMMBP02379 NMMBP06282  
典藏基因2016-01-27,HAN-YANG,CO1,100%
英文俗名 Pale bullethead parrotfish; Palecheek parrotfish; Japanese parrot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不完全被上唇所覆蓋;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2列,上列為4鱗;下列為4-5鱗。胸鰭具15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為稍圓形到截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頭部、體側、背鰭、臀鰭及胸鰭皆一致為褐色,無任何顯著之斑紋;尾鰭則為一致之橘紅至深紅色。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體色,頰部及體側後大半部為黃色,除頰部外之頭部、尾柄部、背鰭、臀鰭及尾鰭為藍綠色,後頸部向下延伸至臀鰭基底前方之腹面為暗色;眼部具藍色輻射紋,前向之輻射紋延伸至嘴角;鱗片具橘黃色短橫紋或斑點;背及臀鰭另具一寬的橘黃縱帶;胸鰭暗色而具藍緣。以前所記載之紅尾鸚哥魚(S. pyrrhurus)為本種之誤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臨海的珊瑚礁與岩礁區,通常活動於珊瑚豐富的岩礁內側。以底藻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由琉球群島至澳洲,以及東加。臺灣產於西部、南部及澎湖等沿岸。 

漁業利用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