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pinephelus macrospilos
Epinephelus macrospilos大斑石斑魚
by: 蔡龍泉
命名者 (Bleeker, 1855) 棲息深度 3 - 44公尺
中文名 大斑石斑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斑石斑魚 
最大體長 5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石斑、過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同種異名 Ephinephelus macrospilus, Epinephelus faveatus, Epinephelus macrospilus, Epinephelus megachir, Epinephelus microspilus, Epinephelus quoyanus, Serranus cylindricus, Serranus macrospilos   
參考文獻  
典藏標本 FRIP22179 USNM00274993  
英文俗名 Snubnose grouper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XI, 15-17;臀鰭III, 8;胸鰭17-20;側線鱗48-52;體縱鱗列數86-103。體長為體高之3-3.6倍。上頷骨後腹緣完全平滑,末端達眼後緣或超越,前鰓蓋後下角有中等大小的棘齒,尾鰭圓形,頭與身體具斑點,無橫帶,體密佈成網紋狀排列的斑點;胸部及胸鰭基只可能具小深色點;胸鰭色深,無呈網紋狀的密斑,背鰭基不具深色斑,尾柄無鞍斑,臀鰭不具黑緣,尾鰭深色斑密且呈網紋狀 。(2019/7/25)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在潟湖或珊瑚礁區,棲息深度為3-44公尺之間;肉食性,以甲殼類(主要是螃蟹)、魚類以及頭足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部周圍海域。 

漁業利用

中小型石斑魚,不是經濟性魚種。偶以延繩釣或底拖網等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