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icyopterus lagocephalus
Sicyopterus lagocephalus兔頭瓢鰭鰕虎
by: 黃世彬
命名者 (Pallas, 1770)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兔頭瓢鰭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兔頭瓢鰭鰕虎魚 
最大體長 13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寬頰禿頭鯊、寬頰瓢鰭鰕虎、烏老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蘭嶼 
棲息環境 大洋、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留尼旺群島 
同種異名 Awavus lienardi, Bryanina inana, Gobius caeruleus, Gobius lagocephalus, Gobius lienardi, Sicydium gymnauchen, Sicydium halei, Sicydium halei, Sicydium lagocephalum, Sicydium lagocephalus, Sicydium laticeps, Sicydium macrostetholepis, Sicydium taeniurum ...共22筆..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Pallas, P. S. 1769 Balon, E.K. etc. 1994 
典藏標本 ASIZP0058102 ASIZP0067127 ASIZP0067682 ASIZP0068633 ASIZP0068634 ASIZP0068635 ASIZP0068636 ASIZP0068637 ASIZP0068638 ASIZP0069251 ASIZP0069352 ASIZP0069353 ASIZP0074864 ASIZP0075206 ASIZP0075207 ASIZP0075208 ASIZP0075209 ASIZP0080550 ASIZP0080815 ASIZP0080816 ASIZP0080817 ASIZP0802151 ASIZP0806683 ASIZP0806684 ASIZP0807478 ASIZP0807550 ASIZP0807551 ASIZP0807552 ASIZP0912151 ASIZP0916683 ASIZP0916684 ASIZP0916685 ASIZP0916686 ASIZP0917478 ASIZP0917550 ASIZP0917551 ASIZP0917552 ...列出全部55筆... 
典藏基因2016-07-15,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Red-tailed goby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LC 2017淡水魚紅皮書:LC
形態特徵

背鰭VI-I , 11 ; 臀鰭 I , 10 ; 胸鰭 19~20 ; 縱列鱗 51~54 ; 橫列鱗 16~17 ; 背鰭前鱗 12~15。第一背鰭以第三鰭棘最長,平放時延伸可超過第二背鰭起點,雄魚鰭棘較為延長。腹鰭成一有利吸盤,其棘間膜中部基底位置,位於腹鰭棘基後方。體色呈褐色或青褐色,雄成魚呈藍黑金屬光澤,體側上半部則有金黃色紋。體背側約有7~8個黑色斑塊,體側約有6~7個雲狀黑斑,眼部下方有一黑褐色橫紋,鰓蓋上方有二條短黑褐色縱紋。雄魚背鰭呈灰黑色,雌魚為淡黃色,其第二背鰭有2~4列黑色斑點。尾鰭外緣具有黑色馬蹄形斑紋,中間有一黑色縱線,雄魚的尾鰭呈金黃色,雌魚為淺黃色。雄魚臀鰭呈灰黑色,外緣具黑色線紋;胸、腹鰭則皆為淺黃色。(2019/04/23)

棲所生態

活動於河川中下游的兩側洄遊行魚類,多在水流較湍急水域,底質為石礫與細沙混和區。白天較為活躍,成群在溪流中刮食藻類。亦會攝食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等。  

地理分布

分布在台灣的東部、南部以及蘭嶼的溪流中。 

漁業利用

小型魚種,無重要漁業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