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archarhinus tjutjot
Carcharhinus tjutjot爪哇真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2) 棲息深度 0 - 100公尺
中文名 爪哇真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真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29 Carcharh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爪哇真鯊 
最大體長 93.7 cmT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沙條、爪哇白眼鮫、沙魚(臺東)、黑斬(澎湖)、烏翅尾(澎湖)、尖頭(南方澳)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爪哇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Ebert, D. A. , W. T. White, H.-C. Ho, P. R. Last, K. Nakaya, B. Séret, N. Straube, G. J. P. Naylor and M. R. C. de Carvalho (  2013) 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chondrichthyans of Taiwan. Zootaxa 3752 (no. 1): 279-386.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Spottail shark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脊椎骨數:113-129;體稍粗壯;頭與軀幹前部扁平;有2背鰭,第一背鰭寬大,非呈鐮刀狀,起點於胸鰭內緣中部,第二背鰭起點約於臀鰭後1/3處相對;體灰褐色,腹面白色,第二背鰭鰭尖為黑色。(2019/08/06)

棲所生態

棲息於沿岸、近海的中小型鯊魚。主要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胎生,一胎可產下1-4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28-38公分。  

地理分布

分布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北部、東北部、南部、西部等周圍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流刺網及延繩釣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可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維他命及油;剩餘物製成魚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