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temonosudis miscella
Stemonosudis miscella斑長裸蜥魚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Ege, 1933) 棲息深度 0 - 200公尺
中文名 斑長裸蜥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裸蜥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96 Paralepid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最大體長 18.1 cm S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光鱗魚、裸狗母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蘇門答臘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Ho et al. (2019), Platax, 16:1-22. 
典藏標本 ZMUCP2334095-* ZMUCP2334096-*  
英文俗名 Barracudin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鰭條10,胸鰭鰭條12-14,腹鰭鰭條9,臀鰭鰭條35-37。總脊椎骨101-103,腹椎44-46,尾椎55-58。體相當細長且側扁。體長為體高之19-23倍。頭狹長,前部尖。吻長。體除側線具鱗外,其餘部位光滑無鱗。側線不完整,向後延伸至臀鰭中央上方。側線鱗數:腹鰭前41-44,背鰭前50-52,臀鰭前62-65,全部81-88(含末端6-9小鱗片)。頭部無發光器,腹腔內無管狀發光器。背鰭小,起點約位於腹鰭及臀鰭起點中點之前。體色白接近半透明,背部略灰,具約9鞍斑,3鞍斑位於背鰭前,腹部具3-5不明顯斑塊,腹膜分為10-11節。本種與Stemonosudis gracilis易混淆,且須進一步研究。(何宣慶2020/03/22)

棲所生態

大洋中層或深海物種,以小魚小蝦為食,偶會攝食同類。 

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零星分布,臺灣則發現於西南部水域。 

漁業利用

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