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althopsis formosa
Malthopsis formosa台灣海蝠魚
by: 何宣慶
命名者 Ho & Koeda, 2019 棲息深度 100 - 300公尺
中文名 台灣海蝠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蝙蝠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33 Ogcocephal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最大體長 5.1 cm S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棘茄魚 
世界分布 臺灣   台灣分布 南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台東東港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Ho & Koeda, 2019, Zootaxa, 4702(1):73-86.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Formosa seaba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呈三角形,甚平扁。吻短而小於眼徑,但具一水平向前吻棘。口小,前位;上下頜及舌上具絨毛狀齒,腭骨具齒。下鰓蓋骨棘突出,末端具小棘,但無前向棘。背面密被顆粒狀骨質突起;腹面在腹鰭前方至肛門間,散具顆粒狀骨質小突起,且有細棘;體盤及尾部邊緣則具的顆粒狀盾狀鱗。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特化呈吻觸手,藏於吻部凹槽內;第二背鰭位於尾部,具軟條4-5;臀鰭位於肛門及尾鰭基部中央,具軟條4;胸鰭中長,水平伸展;尾鰭略呈截形。體背一致為淡褐色,多數個體在背側中央具數個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腹面白色。本種過去多被誤鑑為M. lutea。(何宣慶2020/03/24)

棲所生態

罕見物種,深海底層魚類。平常潛伏於砂泥底質底部,用發達的胸鰭及腹鰭匍匐爬行於海底。常擺動吻觸手誘食小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台灣周邊海域。近期描述新種。 

漁業利用

魚體小型,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一般以下雜魚處理之。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