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sopsaron formosensis  
發音 
Osopsaron formosensis臺灣小骨鰧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Kao & Shen, 1985 棲息深度 100 - 300公尺
中文名 臺灣小骨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鱸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39 Percop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臺灣小骨鰧 
最大體長 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鴨嘴鱚、臺灣姬鱸、臺灣棘鱸鰧、臺灣棘鱸鯒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宜蘭大溪 
同種異名 Acanthaphritis formosensis, Pteropsaron formosens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Kao, H. W. etc.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NTMP0033 NTMP0035 NTMP0351 NTMP0848 NTMP0900Paratype NTMP0944Holotype NTMP1062 NTUM04594 NTUM06431 NTUM06434  
英文俗名 Duckbil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圓柱形,頭部縱扁,尾部側扁。眼大,兩眼彼此靠近。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前上頜骨連合處無鬚狀皮質突起;吻端每側各具一前棘;上下頜及鋤骨具齒。體被弱櫛鱗;側線沿延體中部直走,幾平直;頰部及鰓蓋骨具鱗。下鰓蓋膜後端延長,蓋住胸鰭基;鰓被架6。背鰭兩個,第一背鰭延長如絲,具弱硬棘V,第二背鰭基底延長,具軟條21;臀鰭與背鰭相對,具軟條25;胸鰭鰭條19;尾鰭圓形。體黃灰色,體側具二條黃色水平條紋。第一背鰭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上。棲息深度在100-300公尺間。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與臺灣。臺灣產於東北部。 

漁業利用

小型魚,無經濟價值性,僅作學術研究。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