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allogobius sheni  
發音 
Callogobius sheni沈氏硬皮鰕虎
by: ©海洋生物博物館
命名者 Chen, Chen & Fang, 2006 棲息深度 1 - 15公尺
中文名 沈氏硬皮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沈氏美鰕虎魚 
最大體長 2.8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甘仔魚、狗甘仔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屏東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Chen, I.-S., J.-P. Chen and L.-S. Fang, 2006. A new marine goby of genus Callogobius (Teleostei: Gobiidae) from Taiwan. Ichthyol. Res. 53:228-232.   Chen, I.-S., J.-P. Chen, etc. 2006 
典藏標本 ASIZP0064285Paratype NMMBP06980Holotype  
英文俗名 Shen's flap-head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背鰭VI-I,9;臀鰭I,7;胸鰭18;縱列鱗27-28; 橫列鱗11;背鰭前鱗9-10;第一背鰭始點及上部胸鰭基間鱗列 6;無後眼肩管(oculoscapular)及前鰓蓋管。體壯實,前部近似圓筒狀,後部側扁。頭中等大,扁平。吻短。眼間隔極窄小。眼後區大於1/2頭長。口頗小且斜行。上頜骨未延伸至後鼻孔之下。雙頜有2-4列錐形齒;外齒列較大。舌圓胖。前、後鼻孔突出如短管。脊椎骨26。胸鰭大,呈橢圓形,後緣延伸至達臀鰭基中垂線後方,胸鰭長大於頭長;尾鰭大,呈橢圓形。體呈淡白色,體側具5條淺黑褐色橫帶或斑塊,第一斑塊位於前背區胸鰭之正後方,並擴及胸鰭基之上方;第二橫帶位於第一背鰭基之正下方並與鰭薄膜之深褐色斑紋相連;第三斑塊位於第二背鰭基前部之正下方,但於兩側上部中斷;第四橫帶寬而明顯,位於臀鰭基尾端正後方;第五條橫帶窄細,幾近菱形,位於尾鰭基。體側後半部有4~5條淡褐色細縱紋。腹部呈淡白色至雪白色。頭部呈淺白色,從項背經眼眶達吻部有1條淺黑褐色縱紋。眼間隔有1條細窄的淺黑褐色橫紋;眼下有1條明顯的淺黑褐色條紋向後斜行至鰓蓋下緣。第一背鰭有1個稍大型淺黑褐色橫斑塊,其遠端邊緣為金黃色,基部頂端前方有白色圓斑;第二背鰭底色偏白,有3個斜行的淺黑褐色斑塊,最大的斑塊位於中央並有少許白斑點綴其間;胸鰭底色偏淺白,鰭基具褐色縱紋,上半部有1個大型淺黑褐色斑塊和一些微小的淡白斑點;臀鰭呈灰白色,其後部有些許淺黑褐色圓點;腹鰭呈半透明之淺白色;尾鰭淺黑色,基部前部淡白色,上部2/3區域之遠端邊緣為雪白色。(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生活在熱帶沿岸岩礁或珊瑚礁區礁沙底質的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2006年由陳義雄、陳正平及方力行等所發表的新種,模式標本產於臺灣西南部的小琉球海域,推測有可能廣泛分布在西太平洋。。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