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
||||||||
命名者 | Smith, 1964 | 棲息深度 | - 公尺 | |||||||
中文名 | 等頜鰻鰕虎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鰕虎科 ![]() |
經濟性 | 否 | |||||||
科號科名 | F460 Gobiidae | 食用魚類 | 否 | 中國大陸名 | 等頜鰻鰕虎魚 | |||||
最大體長 | 12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狗甘仔 | |||||
世界分布 | 印度至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南部
![]() |
|||||||
棲息環境 | 礁區、礁沙混合區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 ![]()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
英文俗名 | Goby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背鰭VI-I, 10;臀鰭I, 10;胸鰭15-17;腹鰭I, 5;體背呈前灰白色,腹部白色;體背具4-5個不規則形狀的棕色斑點,頭部和身體有分散的深邊橙色斑點;第一和第二背鰭上的橙色斑點;第一背鰭邊緣附近有2-3個黑點,前兩個棘延長。(陳等(2010)首次記錄於墾丁地區。)(2019/8/19) |
|||||||||
棲所生態 | 生活於熱帶沿岸珊瑚礁區或沙礫底上,常與槍蝦營共生生活。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 |
|||||||||
地理分布 | 分布西太平洋亞熱帶海域,台灣目前發現於南部海域。 |
|||||||||
漁業利用 |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經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