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actoria diaphana  
發音 
Lactoria diaphana棘背角箱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0 - 50公尺
中文名 棘背角箱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箱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507 Ostrac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棘背角箱魨 
最大體長 3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牛角、箱河魨、海牛港、箱子規(臺東)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河口、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東印度 
同種異名 Lactoria diaphanus, Lactoria diaphinus, Lactoria schlemmeri, Ostracion brevicornis, Ostracion diaphanum, Ostracion diaphan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蘇錦祥, 李春生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4657 ASIZP0065084 ASIZP0065450 ASIZP0800060 ASIZP0800064 ASIZP0910060 ASIZP0910064 ASIZP0916828 FRIP00586 FRIP00587 FRIP20127 FRIP21711 NMMBP05165 NMMBP05259 NTUM06550 NTUM07522 NTUM08596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1-05-31,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Roundbelly cowfish; Spiny boxfish; Transparent boxfish; Spiny cowfish; Cowfish; Cow; Many-spined cow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方形,體被覆由鱗片癒合而成的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僅口、肛門、眼、鰓裂、各鰭及尾柄處具小開口;體甲在背鰭及臀鰭後方閉合,具有五條稜脊,分別於背側及腹側各具一對,背部中央另具一條略發達的稜脊,体側則無。眼眶前方具一對前向且與瞳孔約略等長之棘;腹側稜後方則具一對後向之短鈍棘,但較眶前棘長;背中稜中央具一扁三角形的大棘,棘尖指向背方;背側稜平直,但於中央處具一與背中稜中央之大棘相對的小鈍棘。體甲腹面隆起。尾柄短,後端側扁。頭短而高,前緣陡斜。唇肥厚。鰓孔小,幾直裂。背鰭短小位於體後部,無硬棘,臀鰭與其同形;無腹鰭;尾鰭後緣圓形。體褐色,腹面色較淺。体甲散布一些不規則之褐色條紋,頭部及尾柄上有一些小黑點。尾鰭淡色,且6條褐色橫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石區或珊瑚礁附近,幼魚行大洋性生活,一般漂游於水面或近水面的區或,半透明期的稚魚則可以出現於河口域或汽水域。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東太平洋區,西起南非,東至夏威夷、南加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東南大西洋海域的非洲納米比亞沿岸。臺灣主要分布於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具毒性,無任何食用價值,有些被飼養於水族館或製成乾製標本供人觀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