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Astronesthes formosana  
發音 
Astronesthes formosana臺灣星衫魚
by: 何宣慶
命名者 Liao, Chen & Shao, 2006 棲息深度 318 - 1129公尺
中文名 臺灣星衫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巨口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82 Stom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臺灣星衫魚 
最大體長 9.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巨口魚 
世界分布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臺灣屏東東港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典藏標本 ASIZP0063340Paratype ASIZP0063341Paratype ASIZP0063343Paratype ASIZP0063345Paratype ASIZP0063349Paratype ASIZP0063351Paratype ASIZP0063353Holotype ASIZP0063354Paratype ASIZP0067426 ASIZP0802276 ASIZP0912276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胸鰭條數:8 (少數7或9); 腹鰭軟條數:7; 背鰭軟條數:1720;臀鰭軟條數: 13-15; 發光器排列:IP 8-10, PV 12-15, VAV 17-21, AC 10-12, IC 49-54, OA 31-34; 胸鰭前之縱列發光器呈彎曲狀;全身自吻部、頭部、鰓蓋、上下頷、身體及背部具有發光組織,其中較大體型之鰓蓋上具明顯呈塊狀之發光組織;下頷鬚細長簡單,末端略膨大或呈圓滑狀,長度約為頭長之0.5-0.8倍,隨體長增長。體色:身體呈暗褐色,鰓蓋上之發光組織於浸泡標本呈乳白色,新鮮時呈粉紅色。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層魚類,生態習性不甚清楚。本種僅出現於臺灣附近海域,深度約為318-1129公尺之間中層洋帶。 

地理分布

出現於台灣東部、東北部、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