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alarias fasciatus  
發音 
Salarias fasciatus細紋唇齒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1786) 棲息深度 0 - 8公尺
中文名 細紋唇齒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47 Blenn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細紋鳳鳚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狗鰷、花鰷仔、跳海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潟湖 
模式種產地
東印度群島 
同種異名 Blennius fasciatus, Salarias fascitus, Salarias quadripenn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656 ASIZP0054972 ASIZP0058398 ASIZP0061259 ASIZP0063588 ASIZP0070420 ASIZP0072478 ASIZP0074910 ASIZP0805164 ASIZP0915168 ASIZP0916856 ASIZP0916857 ASIZP0916858 FRIP21007 FRIP22349 NMMBP00356 NMMBP02327 NMMBP05108 NMMSTP00089 NTOUP200611-808 NTOUP200711-028 NTOUP200711-043 NTOUP200712-110 NTOUP201203-048 NTUM00157 NTUM02320 NTUM05931 NTUM05932 NTUM05933 NTUM06045 USNM00297658 USNM00297660 USNM00297677  
典藏基因2011-07-20,Chia-Hao Chang,CO1,100% 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Banded blenny; Jeweled blenny; Jewelled rockskipper; Jewelled blenn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稍側扁;頭鈍短。頭頂無冠膜;鼻鬚、眼上鬚和頸鬚分支。上下唇平滑,齒小可動,上下顎齒大小相同。D. XII, 19-20;A. II, 19-21; P. 14;V. I, 3。背鰭缺刻淺,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部份與尾柄相連。體側有8對黑褐帶在背、臀鰭中央基部形成成對的黑點;身體前部中央有許多黑紋及一列黑點; 2條黑褐色帶由眼部經頭部下方至另一眼;頭頂、眼眶上和上唇有許多黑點;另有3條黑褐帶穿過腹部:第1條經過腹鰭基,第2條在胸鰭基間,第3條在腹鰭基和肛門間;背鰭基部有小黑斑形成網狀紋;腹鰭、胸鰭、臀鰭和尾鰭皆散布黑褐色小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具藻叢之珊瑚礁平台或潟湖區,或是礁砂混合但藻類叢生的區域。以藻類、碎屑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南非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大堡礁、新加勒多尼亞等。臺灣除了西部外,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或水族觀賞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