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illa marmorata Quoy & Gaimard, 1824 
發音 
 花鰻鱺 F074 Anguillidae 鰻鱺科
俗名鱸鰻、花鰻、烏耳鰻、土龍、黑鰻。棲息於純淡水,深度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恆春半島、東部、蘭嶼綠島,最大體長200 cm,模式種產於印尼。
體延長而呈蛇狀,尾部側扁。頭中大,呈鈍錐形。口大而開於吻端,微斜裂而達眼後緣後下方;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頜骨齒呈2列或3列的窄齒帶,外列齒與內列齒間有一個小溝槽區隔。背鰭和臀鰭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鰭連結成一體而不易區分彼此;體型較粗短,背鰭起點至胸鰭基底的距離短於背鰭起點至肛門的距離,頭長為背鰭起點至臀鰭起點垂直線距離之0.8-0.9倍;背鰭起點至肛門距離約為體長之16%,脊椎骨數為100-110。體背側為褐色佈滿不規則的黃綠色斑塊;腹部為乳白色。體長小於50公分的幼魚,尾部有一明顯的黑斑。
屬降河性洄游魚類,主要棲息於河流中、上游的底層或洞穴內。以魚類、蝦蟹等為食,亦偶而會爬行至陸地上攝食小型陸生動物,如蛙類。洄游至河口之鰻線約5-6cm,起初均躲藏在泥沼中,白天全身隱藏在泥地中,只有露出一個頭部呼吸,到了夜晚即游出覓食。在春末夏初時,已逐漸成長至10cm左右,身體已呈橄欖綠色,是時臺灣之雨季開始,下游之河水上漲,幼鰻即開始進行大規模之溯河。每隻鰻魚均有一定的勢力範圍,大都會固定在一個深潭洞穴定居。在河川中的生活達數年或十數年之久。至於在何處產卵?多大的成魚才會降海產卵?或是有些個體不降海?整個確切的生活史仍須進一步的研究。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馬達加斯加島,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起日本,南至南太平洋,各類型的島嶼與大陸的河川溪流等淡水域皆有其分布。臺灣之河川皆有分布,以東部較多。
本種在臺灣曾列為保育類魚類,當時市場上的鱸鰻多屬進口。2009年在專家學者研商後,認為資源恢復,且非臺灣的特有種,因而將本種魚移除保育類物種。目前臺灣已能人工養殖。本種常佐以中藥材燉煮食用。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華盛頓公約附錄2 華盛頓公約附錄2
LC 2012淡水魚紅皮書: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