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臺灣石鮒 F102 Cyprinidae 鯉科
俗名台灣石鮒、革條田中鰟鮍、革條副鱊、牛屎鯽仔、副彩鱊。棲息於純淡水,深度0-5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臺灣,產於臺灣北部、中部、南部、恆春半島、東部,最大體長8 cm,為臺灣特有種,模式種產於臺灣。
體延長而側扁,略呈長圓形。頭短小。吻短而鈍圓。口小,下位。有鬚1對。咽頭齒1列,齒式5-5。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略呈弧形,側線鱗數33-35。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8-9(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10-12(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雄魚體色較亮麗,眼晴的上半部為紅色,體側鱗片後緣均有黑邊,體側中央由臀鰭末端至尾鰭中央具一黑色縱帶;背鰭末緣紅色,臀鰭末緣則為外緣黑色,內緣紅色並排;繁殖季時,具追星。雌魚除尾部具黑色帶外,全身為淺黃褐色;繁殖季時,具細長的產卵管。以前所記載之革條副鱊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為本種之異名。
初級淡水魚。為低海拔緩流、具水草底質的水域或溝渠間棲息的小型魚類,常成群活動。雜食性,主要以附著性藻類、浮游動物及水生昆蟲等為食。如同高體鰟鮍(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一樣,成熟雌魚具有很細長的產卵管,會將卵產於二枚貝內部,因而受到充分的保護,完成孵化的程序。
臺灣特有種。臺灣各地平原的河川中下游、池沼及溝渠皆有分布。
小型魚類,但色彩豔麗,生殖行為特殊,可當觀賞用魚,也是教學的好題材。唯平地不斷開發及棲息環境受污染,數量漸減少中。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 2012淡水魚紅皮書: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