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ax orbicularis (Forsskål, 1775) 
發音 
 圓眼燕魚 F465 Ephippidae 白鯧科
俗名蝙蝠魚、鯧仔、圓海燕、飛翼、咬破婆仔、富貴魚、白鯧(臺東)、圓眼燕魚。棲息於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深度0-6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最大體長60 cm TL,模式種產於沙烏地阿拉伯。
體呈菱形,極側扁;頭部背面眼至吻部間稍凹,眼後至背部間突出;眼間隔寬小於眼徑。吻短鈍。口下位;上下頜約等長,下頜具小孔5對;頜齒具三牙尖,以中央牙尖最長且壯;鋤骨及腭骨均無齒。體被小櫛鱗;側線弧形,側線鱗數44-52;背鰭單一,背鰭硬棘與軟條無缺刻,硬棘V,埋於鰭前緣,軟條34-39;臀鰭硬棘III,軟條25-29,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呈鐮刀狀;腹鰭延長;尾鰭截形或雙凹形,上下葉或延長。成魚體褐色;體側具2至3條黑色橫帶;奇鰭具黑邊。稚魚紅褐色,體側具不規則斑點和斑塊以及白色小圓點;背、臀鰭基底亦具小黑點;尾鰭除基底紅褐色外,皆透明。
幼魚主要棲息在淺海域或河口水層中,因為體色為枯黃褐色,會擬態成枯葉,漂在水面的漂浮物之下躲藏,常獨自在內灣逍遙。成魚則往較深約30公尺以下的珊瑚礁區外圍斜坡上成雙成對或一大群的活動。屬日行性之雜食性魚類,主要是以藻類、無脊椎動物或小魚為食。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及新幾內亞。除西部海域外,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產。
幼魚形態美麗,常被水族業者當作觀賞魚之用;成魚已可蓄養,南部亦有人工養殖;野生種一般可由圍網、拖網及延繩釣所漁獲,為量少但味美之食用魚。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