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onepterygion fasciolatum (Ogilby, 1889) 
發音 
 橫帶針翅鮗 F344 Plesiopidae 七夕魚科
俗名針鰭鮗、黑七夕魚。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潟湖,深度0-2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產於臺灣東部、南部、澎湖、蘭嶼、綠島,最大體長4 cm,模式種產於豪勳爵島。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吻短;唇厚。眼中大。口端位,斜裂;上頜骨向後達眼中央下方。頭部、胸、臀鰭均無鱗,體前半及腹面具圓鱗,從第V背棘基開始,體背及體側均為櫛鱗;具有側線3條,上方側線沿背緣延伸至背鰭基底末端,中央側線由胸鰭基底延伸至尾鰭中央鰭條基底,下方側線由腹鰭硬棘基底沿背緣延伸至臀鰭基底末端,上方側線與中央側線之間的鱗列為7,中央側線與下方側線間的鱗列為6-7。背鰭單一,硬棘部鰭膜間具缺刻,具硬棘XVIII,軟條5;臀鰭具硬棘X,軟條5;胸鰭圓形;腹鰭延長;尾鰭圓形。體呈淡色至褐色,體側具多條黑褐色橫帶,鰓蓋另具一眼斑;頭部上半部褐色,下半部橘褐色。背及臀鰭橘紅色至褐色而具淡色緣;尾鰭橘紅色至褐色而具暗色緣。
主要棲息於沿岸或潟湖區內之潮池。穴居性,且魚體小型,行動極為隱密,不易觀察其生活習性。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臺灣、澳洲及羅得豪島等。臺灣南部、東部、澎湖、蘭嶼及綠島海域均有。
小型魚類,不具食用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