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mberomorus niphonius (Cuvier, 1832) 
發音 
 日本馬加鰆 F475 Scombridae 鯖科
俗名正馬加、馬加箭、尖頭馬加、馬嘉、白北(臺東)、燕魚、藍點馬皎、馬加(澎湖)、馬鮫(澎湖)、馬鮫及正馬鮫(潮汕)、白腹馬鮫(潮汕)。棲息於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潟湖,深度5-5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無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日本至東中國海,產於臺灣西部、南部、北部、澎湖、小琉球,最大體長100 cm,模式種產於日本。
體延長而側扁。尾柄細,兩側在尾鰭基處各具3條隆起脊,中央脊長而高,其餘二脊短而低。頭中大,稍側扁。吻長而尖突,遠大於眼徑。眼較小,位近頭的背緣。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等長,上下頜齒各具齒一列,齒強大,側扁,三角形,14-20枚,排列稀疏。腭骨及鋤骨亦具齒,舌上無齒。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3-4+9-10。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鱗較大,腹部大部分裸露無鱗。側線完全,無分枝,沿背側呈波浪狀伸達尾鰭基部。具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近,其後具8-9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尾鰭呈新月形。 兩個背鰭總共具有19-21根硬棘,15-19根軟條;臀鰭具有16-20根軟條;脊椎骨數48-50。體背鉛綠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8-9列縱向排列的深色斑點。第一背鰭黑色;餘鰭灰黑或灰色。 最大體長可達113公分,重量可達8公斤。(2020-6-17 黃世彬 編寫)
暖溫性中上層魚類,主要棲息於大陸棚區的近岸海域,有時會出現於岩岸陡坡或潟湖區,甚至河口域。棲息深度範圍為0-200公尺。5月至6月時繁殖。行動敏捷,性凶猛,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為食。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及臺灣沿海。臺灣主要分布於西部及北部海域。
為具經濟性之食用魚類,漁期以春、夏季為主,一般由曳繩釣、圍網、定置網以及刺網等漁法捕獲。肉結實,味美。油煎或煮湯皆宜,亦可加工成罐頭。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