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ploactis kagoshimensis (Ishikawa, 1904) 
發音 
 鹿兒島副絨皮鮋 F306 Aploactinidae 絨皮鮋科
俗名虎魚。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0-52公尺,有毒性,不可食用,無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太平洋,產於臺灣東北部,最大體長12 cm,模式種產於日本鹿兒島。
體延長呈長方形,側偏;頭中大,側扁,具棘和稜。口前位,斜裂;上下頜和鋤骨具絨毛狀齒;上咽喉具一齒板。前鰓蓋具鈍棘5。體被特化之棘狀鱗。背鰭連續,起始於眼眶後緣之上方,硬棘部稍高而具缺刻,具硬棘XIII-XIV,軟條10;臀鰭亦低,具硬棘I,軟條8-9;臀鰭硬棘I,軟條3。體一致為黃色,腹部較淡,體側具有模糊的黃褐色斑塊;各鰭同體色。
主要棲息於岩礁上藻類群中,通常見到在晚上。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菲律賓及斐濟。臺灣產於東北部的龜山島。
小型至中小型魚類,無食用價值。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