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rus fuscocaudalis Randall & Myers, 2000 
發音 
 灰尾鸚哥魚 F414 Scaridae 鸚哥魚科
俗名鸚哥。棲息於礁區、近海沿岸,深度1-20公尺,無毒性,可食用,有觀賞價值,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西太平洋,產於臺灣南部、綠島、東沙,最大體長25 cm,模式種產於關島。
體延長而略側扁。初期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其吻部增長,使吻之背側呈平直狀。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具1-2個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3列,上列為6-7鱗;中列為6鱗;下列為1-2鱗。胸鰭具15軟條。幼魚時尾鰭截形,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魚雙截形,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則略微新月狀。IP期的雌魚體色褐粉紅色至玫瑰紅色;喉部與胸部綠色,有綠色的斑紋向後延伸越過腹部;尾鰭的裸露部份為黑色,上下葉具有橘色紋,另有一個寬的淡白色後緣。TP期的雄魚體背側粉紅色而鱗片具藍綠色緣,越近背側,斑紋越大;體腹側則有藍色與粉紅色的寬斑紋;頭部藍綠色而具有粉紅色的斑紋,其中一條寬帶由吻上端經過眼下部至胸鰭基底,另一條由眼睛後面越過鰓蓋;尾鰭裸露部份的中心部位為紫色,後部為綠色,上下葉藍色而具有粉紅色斑紋。
主要棲息於海岸外圍礁石的頂端區,或沿著海岸峭壁活動。通常形成小的群體。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琉球群島、菲律賓與關島。臺灣發現於南部及綠島海域。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