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cirrhites hemistictus (Günther, 1874) 雜色副 F402 Cirrhitidae
棲息於礁區,深度1-20公尺,無毒性,不可食用,有觀賞價值,不是經濟性魚類,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產於臺灣綠島,最大體長14 cm,模式種產於社會群島。
背鰭單一,硬棘數X,軟條數11;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體側具有許多圓形黑色斑點,體側具有一條白色縱帶。胸鰭、腹鰭、臀鰭、尾鰭的鰭膜為黃色。尾鰭後端大致截平 (2019-8-5)。
不常見礁區魚種。棲息在亞潮帶裸露的礁石前緣和外部礁石斜坡上,曾被報導棲息於深度18公尺的海域,棲息在岩石和珊瑚上。肉食性,捕食小型甲殼類動物和魚類。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於東印度洋發現於科克斯(基靈)群島和聖誕島。於太平洋地區,除夏威夷和復活節島外的所有大洋洲島嶼都有發現記錄,此外也發現於日本的小笠原群島。臺灣目前僅發現於東部綠島海域,為鄭中偉先生釣獲的記錄。在台灣屬於罕見魚類。
無食用經濟價值,一般為無意間釣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