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回專欄目錄]
揚帆出發-稀有帆鰭魴(Pteraclis aesticola)之採集記錄
1
帆鰭魴的亞成魚,採自台灣東港(攝影:何宣慶)
  稍早在2005年4月22時,曾有漁民在宜蘭壯圍附近捕獲一尾背鰭及臀鰭長的像船帆的怪魚。經媒體批露後,由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與該漁民取得聯繫,取得該尾標本,鑑定後確認帆鰭魴的成熟個體,為台灣首次採獲記錄。目前標本保存於中央研究院動物標本館。
  今年6月16日筆者與屏東海生館助研究員張至維博士及研究生前往東港採樣,無意間發現在下雜魚堆中有一尾約15公分長的銀色中型魚類,且背鰭及臀鰭皆相當長,張開後呈現扇狀。攜回實驗室鑑定後,確認為帆鰭魴的亞成魚,為台灣第二次的採樣記錄,同時也是南中國海首次紀錄。目前標本保存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過去帆鰭魴的紀錄相當稀少,日本、韓國及美國的夏威夷以及加州外海曾有過少數報導。目前我們對這種魚的生態仍不了解,只知道大部分都採自深海,屬深海中層游泳性魚類。
1
這尾帆鰭魴的成魚是從夏威夷所採集。(引用自Fishbase)
  目前本屬共有三種,一種分布於大西洋,其餘兩種則分別分布在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本類群均採自高緯度地區。2005年的報導,顯示在亞熱帶地區也有本類群的出現,而新採獲的這尾亞成魚標本則是採自東港,屬於熱帶地區。筆者在近期採樣顯示有少數物種已經跨越原先的氣候區來到台灣,至於是否與全球氣候變遷有關,則需長時間觀察。
撰文:何宣慶(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班)。
日期:200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