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面對!行動!海洋及沿海生物多樣性的黃金救援時刻
刊登於大自然雜誌第111期 (2011年6月)
根據去年(2010)3月所公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三版》(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3, GBO-3)報告中,全球80%有過調查資料的海洋區域,魚類群系均因過度捕撈而正迅速衰退。沿岸及珊瑚礁棲地仍持續劣化,不但使珊瑚礁生物快速流失,也 嚴重威脅生態系服務功能及價值甚高的沼岸環境,包括海冰、鹽沼、珊瑚礁、海草床和貝類礁等不同的棲地。
其實早在1995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第二次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Parties 2, COP2)中,即已通過《雅加達宣言》(Jakarta Mandate),要求各締約方應正視海洋及沿海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問題。2002年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SSD)更要求,到2012年全球應有10%的海洋及海岸完成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網絡的建置,以及到2015年全球的漁產應恢復到過往的水準等。但不幸的是,各項工作的進展緩慢,達成這項目標仍是遙不可及!因此此次在日本名古 屋所召開的CBD-COP10大會中,仍舊將「海洋及沿海生物多樣性」(Marine and Coastal Biodiversity)列為大會重要的議題之ㄧ(議程項目5.2)。地主國日本係全球數一數二的漁業大國,其領海內之海洋生物多樣性位居全球之冠 (33,000種),因此特別在10月23、24日於名古屋大學舉辦關於海洋保育的研討會,並訂定10月23日為「名古屋海洋日」(Oceans Day at Nagoya),發表《名古屋海洋宣言》,呼籲參加COP10之各國代表與權益關係者共同努力來保育海洋。
【完整圖文,請參閱大自然雜誌第111期2011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