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翰 2002/10/19

  臺灣過去對於魚類的研究著重於珊瑚礁魚類及其沿近海經濟性魚類的分類和其生物學相關之調查,反觀在深海魚的採集及研究方面較為欠缺,主要是因為沒有可以採集深海魚類的船隻及網具只有在一些可拖到600-700公尺的底拖漁船的下雜漁獲中發現若干。中研院動物所乃增購了長達一萬公尺的鋼纜,並在法國MUSORSTOM之指導下裝在海洋一號研究船上可使底拖網具(beam trawl及otter trawl)作業達到海底數千公尺深。此外我們也自行設計製作了中層網(IKMT),使深海生物的研究不再只侷限在底棲性魚類的採集,在過去一年五次的航次中總共捕獲到深海魚類多達150種以上,包括有:鼠尾鱈科、巨口魚科、褶胸魚科、軟骨魚綱、深海鮟鱇亞目、….等。本次展覽除了針對以上四個大類群作個別介紹外,其他各式各樣長相奇特的深海魚我們共挑選了18個科,在此亦作一綜合性的介紹。

科   名:

Nemichthyidae 線鰻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徵:

吻部極端延長,成熟雄魚下顎較上顎短且無法閉合。 眼大體長具胸鰭,背鰭、臀鰭及尾鰭相連在一起。LabrichthysAvocettina此兩屬的脊椎骨數在170-220間;而Nemichthys此屬脊椎骨數超過750節。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9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俗稱線鰻是因體長如鰻一般細長,卻又比鰻的體型細,如線般細細長長故而稱之。

 
科   名:

Ophidiidae 鼬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徵:

背鰭較臀鰭長或與臀鰭等長,肛門及臀鰭位於胸鰭末端下方。具鱗,許多種類鰓蓋上有棘。最大的種類 Lamprogrammus shcherbachevi(希氏軟鼬鳚)可以長至2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47屬218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5屬7種。此科的分布極廣,可由100m至2000m海底皆發現其蹤跡,在深海的種類甚至眼睛退化至全無或只剩皮瓣痕跡,外型變化眾多但皆為底棲性魚類,屬於廣佈性的一科。

 
科   名:

Trachichthyidae 燧鯛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具眶蝶骨,腹鰭 1硬棘,軟條 6-7;背鰭硬棘3-8,軟條10-19;臀鰭硬棘 2-3 ,軟條8-12。腹部鱗具鱗脊。種間的鱗差異頗大,部分種類具有發光器,最大可長至55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8屬44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3屬3種。此科的魚分布深度由100m-1500m。在某些地區(如澳洲)此科的其中一種具有相當的魚類資源,為重要的漁獲對象,一次捕獲量甚至達到數百公噸,但在台灣地區目前僅捕獲到體型較小的種類,對於其魚類資源仍有待開發。

 
科   名:

Synaphobranchidae 合鰓鰻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徵: 鰓孔位在身體下方介於胸鰭之前,少數幾種胸鰭退化。脊椎骨數110-205。
其   他:

全世界共有9屬30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4屬8種。合鰓鰻顧名思意鰭兩邊的鰓孔雖然是分開,但鰓外部的皮瓣相連接,像兩個鰓合在一起而稱之。

 
科   名:

Neoscopelidae 新燈籠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體側扁,上顎骨細長且由三塊軟骨組合而成,不具眼下骨。 臀鰭起點遠離背鰭。部分種類具有發光器。大多為圓鱗而Solivomer此屬為櫛鱗,而Scopelengys 此屬不具鰾,其他皆有鰾。脊椎骨數29-35節最大可至30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6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3種。此科的魚與燈籠魚科的魚極為相似,兩者大多都具有發光器,而此科的魚較大且體色偏紅,可與燈籠魚科作一區別。

 
科   名:

Myctophidae 燈籠魚科

地理分佈: 全世界
深度分佈: 中層及深海底棲
特    徵:

脂鰭是由一盤狀軟骨支撐,具眼下骨。臀鰭起點在背鰭下方或略後。頭部及身體具有整排或幾組的發光器,僅一種不具。多數為圓鱗而其中四種為櫛鱗,皆具鰾,脊椎骨數28-45。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1屬22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5屬17種。此科魚種類頗多,但體型偏小約為5cm左右,為海洋中其他肉食性魚類重要的捕食對象。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其具有每日垂直遷移的情形,遷移距離甚至超過數百公尺,豐度分布日間最多在300至1200 m間;而夜晚最多在10至100 m。

 
科   名:

Alepocephalidae 黑頭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齒小而鰓耙多且長。鰓蓋骨鰭條數5-13. 許多種生活在超過1000m的水層。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7屬9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2屬3種。此科的特徵在於頭部與身體的顏色不同,較為常見的種類即是頭部呈現黑色俗稱油魚的黑頭魚。

 
科   名:

Rondeletiidae 紅口仿鯨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頭部箱型,皮膚表面光滑。側線是由14-26組垂直的感覺孔組合而成。尾部軟骨3塊,脊椎骨數 24-27。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屬2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此科不具鱗片,側線感覺孔呈現縱向排列為其特徵。
 
科   名:

Moridae 稚鱈科

地理分佈: 全世界
深度分佈: 底棲
特    徵: 背鰭一或二少數為三,臀鰭一或二。下顎鬚有或無,若具齒齒細微。 鰾與耳石相連以收集聲音。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8屬87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3屬5種。此科為底棲性魚類,分布由淺海至2500m皆有分布。此科的魚腹面常具有發光器,而呈現黑色。

 
科   名:

Diretmidae 銀眼鯛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無側線,背鰭及臀鰭不具棘。背鰭軟條24,臀鰭19-22軟條。腹部具鱗脊。脊椎骨數20-32,最長可達37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4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2屬2種。
 
科   名:

Eurypharyngidae 寬咽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鰓孔小,與吻端距離長於與肛門的距離。鰓條骨數5,內臟游離骨數6。口非常大,齒小,胸鰭亦不明顯。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屬1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背部具有發光器,無垂直遷移的現象。
 
科   名:

Halosauridae 海蜥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前上頷骨及頷骨具齒,背鰭在肛門前,且具9-13軟條無硬棘。凹陷狀的側線延伸整個身體,而鱗片較大的側線孔在身體兩側,約為30個側線鱗數。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1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科   名:

Ipnopidae 爐眼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眼小或退化成盤狀。無幽門垂,背鰭軟條8-16,臀鰭軟條7-19,胸鰭軟條9-24 。鰓條骨數8-17,脊椎骨數44-80,Bathypterois此屬中18種具有延 長之胸鰭、腹鰭與尾鰭 。
其    他:

全世界共有6屬29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2種。此科的魚屬於底棲性魚類,會利用延長的腹鰭及尾鰭站立在海底,而呈現三角形,故另有俗名稱之為三角魚。

 
科   名:

Melamphaidae 孔頭魚科

地理分佈: 除地中海及北極海外其他海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背鰭具有1-3個小棘,胸鰭1硬棘,6-8軟條。尾鰭前端具 3-4 棘. 具圓鱗,鱗大但易脫落。無側線或只有1-2個側線孔,脊椎骨數24-31。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8屬87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眼部具有眶蝶骨,
 
科   名:

Notacanthidae 背棘魚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側線隆起在兩側,鱗小,每列至少50個以上。一些種類的腹鰭具有3個似硬棘的鰭條。以底棲性動物為食(如多毛類及腔腸動物),亦以浮游性甲殼類為食。雌性的數量大過於雄性數量,較大的狹首形幼魚可能歸屬於此科。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10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科   名:

Cetomimidae 仿鯨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表皮不具鱗,眼小或退化成痕跡。鰓耙3或4,無發光器,僅在肛門周圍,背鰭及臀鰭底部具凹陷的組織。脊椎骨數38-59。生時體表顏色褐色或橘紅色。

其    他: 全世界共有9屬20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屬1種。
 
科   名:

Setarchidae 囊頭鮋亞科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深海底棲
特    徵:

鮋科的魚背鰭具硬棘11-13,有些具有毒性,而此亞科的特徵在於側線是連續的凹槽,體披圓鱗,下眼眶脊不明顯。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屬5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2屬2種。此科的魚屬於鮋科下的亞科,而淺海的鮋科及俗稱的石狗公或石頭魚,其肉質鮮美是高經濟價值的魚類,但深海的鮋科賣相及肉質皆不佳,故無經濟價值。

 
科   名:

Bothidae

地理分佈: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佈: 底棲性
特    徵:

大多種類兩隻眼睛在左側身體。鰭不具硬棘,背鰭起點在眼上方或前方。 背鰭和臀鰭接不與尾鰭相連接,肛門在盲側。卵黃具一個小油球,多數種類具經濟價值。

其    他:

全世界共有21屬154種,而台灣地區目前共發現12屬27種。此科魚類的分布很廣,為淺海地區重要的魚類資源之一。但在深海的種類肉質較軟,易腐爛不易保存,因此食用的價值不高。